2024-05-31 06:11 阅读量:3k+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教师、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读书会”
——从教师读诗,家长文案,到读书方法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17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下的人文创新探索与研究:教育理念;文学创新课程-三种课堂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生态戏剧;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家校协同;学生成果;文学创作。
◆◆◆◆◆◆
教师读诗,《当你老了》。
一把吉他,一个麦克,缓缓的曲子飘荡,歌声娓娓唱起,朴素清新的歌声打动了所有听者。不禁,脑海里又出现了那副画面:一片鲜绿鲜绿的草地上,一个圆桌,两把椅子,两个头发花白的人,各自看着各自喜爱的书,累了,互望笑笑,接着看,再累了,一起搀扶,转身进了家……
初听到这首歌,打动我的不是曲调,竟是歌词。这是谁写的词?字里行间饱涵着深深的爱意;字字句句,让心随着唱涌动起爱的温暖;一字一句,使自己的眼睛湿润着淌下泪痕。我佩服写歌词的这个人,想着,这要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深情厚谊才能写出。
是心有意,还是事有因?有天,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是书目的推荐。翻看着,感兴趣的书就记录下来,决定买来看,近日书都看完,进入到贫乏期,如饥似渴的味道似乎品尝到些。
咦?《当你老了》?这不是首歌吗?怎么有本书名也是?我的心冲动起来,一定要买到它。当晚下了订单,第二天便到了,急不可耐拆开包装,如获至宝般捧在手里。书是彩印的,每张纸都有厚度,书页不多,但很有重量。
哪里来的兴致?找来塑料书皮一定包上,这样读着,愉悦是由内心散发出来的,唯有读书者才懂。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暮气晨昏,
倦坐在炉边,请取下这本诗歌,
轻轻吟诵,回想过去你眼神中的温柔,
回想它们往日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光,
爱慕你的美貌,或真情或假意,
唯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痕迹;
在红光闪耀的壁炉旁,弯下身来,
凄然地轻诉那爱情的消逝,
在群山峦间它缓慢踱着步,
在繁星中隐藏着脸庞。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ed of stars.
诗歌的名字是书的名字,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的诗集选。他不仅是诗人,还是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这几日,到哪里都携着这本诗集,读得很慢很慢,不放过每个字每个标点,想来,读诗,该是这个样子。
铃声响,下课了,由于换座位,原本后面的你怎么坐到了我的斜对面,我们成为了同桌,仿佛墨是为了这本诗集而来。
“李老师,您在看什么?” 墨坐在座位上对着正在看诗集的我说。
“你看,《当你老了》。”
“啊,这不是首歌的名字吗?是在中国好声音中一唱就特别红的歌。” 墨知道的真多,我却不知道,只知道就是首歌而已。
“不是啊,这是本诗集,是叶芝的诗集,那首歌的歌词就是他写的一首诗。”我想给墨讲得再多些,有关诗人,有关创作诗背后的故事。想了想,没有说,一切等长大了,就什么都知道了。但还是想着,要不要把这本诗集推荐给孩子们看?
“李老师,我妈妈每次听这首歌都哭的不得了。”
“是吗?”
“是。”
我想到了,于是在纷乱有序的教室里大喊起来:“我这有本诗集选——《当你老了》,你们要不要读读其中《当你老了》这首诗啊?”
“这不是首歌吗?”有个声音冒出来。
“要!”大部分的声音是这个。
“不要。”有一个小小的声音,我也听到了。
喜欢来自孩子不同的声音,不过我还是尊重了大多数人的“要!”。回到办公室,放下一切事情,打开诗集,翻到《当你老了》,开始在键盘上敲打。一会儿工夫,完毕,打印,裁剪,在每张纸后粘上双面胶,以便在日记本上粘贴,保留。
我想,将带着孩子们把这首诗背诵下来,送给自己,送给妈妈。赵照是唱《当你老了》的歌手,他最初的创作就是为了给自己的母亲唱首歌。
家长文案,“这座城今天的样子”,倾城从诗歌开启聪慧。
此时,谈谈、聊聊一位妈妈有关书的随感,它是今日微信圈的文案。
这座城今天的样子。
路遇一老者,河边,树下,一板凳。手捧厚厚的贾平凹的《古炉》,人来人往,却安然自乐。遇到读书的人总是从心底涌起一股暖暖的感觉。对,昨天看到地铁站里许多胡歌关于手机阅读的广告,发现阅读时安静的男人真的好迷人。当时念头一闪,若是位女子,她那安静的一眉一目要倾城多少人?又转念头想到,更迷人,更倾城的将是我们的孩子们:《冰心散文》《朱自清散文》《繁星·春水》《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将从诗歌开启聪慧。
今天,这座城的样子怎么变得这般不一样?
——摘自玄妈微信圈
文案中,贾平凹的《古炉》,想起,五年前买了它,只看过几页便搁浅了。突然,想到搁浅的缘由,老者与《古炉》或许有心灵的碰撞,而我只是为了要读贾平凹。读一本书,只有心与书连在一起,才能让自己津津有味去读,读了再读又去读,情不自禁地把段落文字积累下来。
这段话中,有让孩子们要用一月时间读完的诗歌,我们共同规划时间,学习、读书两不误。如早自习、自习课、中午时光,更多时间或许来自晚餐后,当然周末时间最充裕。当我们发现,书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分离,分离就痛苦时,会自然读完。
要怎么读呢?听听、学学我的读书过程。
读书方法,教师读书过程。
1.捧起《繁星·春水》,封面有文字看看;
2.翻看第一页有作者要看看,有可能的话,可以是记记;
3.序文(简要、背景、总序等)要看看,它对我们了解作者和内容都很重要,为什么重要?一看便知;
4.浏览目录因人而异、因书而已;
5.开始了,我们看的这本是小诗,凡诗都可以出声来读的,不愿读,在心里也一定要读,最好慢慢读;
6.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千万记得查字典,千万记得标注上;
7.遇到与自己心相遇的句子、内容,恰好手中有一支笔,就太好不过了,或划下来,或在一旁写上几句;
8.有的内容写得太精彩,不妨停下来背一背,这个有太少人能做到,所以读书的差异在此处展开;
9.有的内容触动了自己的世界,也想写一写,哪怕只是模仿着去写,有这个冲动,而后实际去创作,简直是绝妙。这个时候,读书的差异将慢慢展开,总有一天将永远无法追上你。
读书方法小儿歌。
睁开惺忪睡眼,亮光从窗帘透过,意识告诉思想,新的一天来到。看时间,到了起床时间,规律的作息,竟使自己养成了不用闹铃醒来的能力。
洗漱着,思维也不停止,每天想着三样。一样东西属于自己的心灵,它对我的生命来讲,太重要;一样东西属于上帝赐给我的礼物——我的儿子;一样东西,当然也是上帝给予我的——我的孩子们。
这没停止的思维里有:把那么多关于读书过程的文字读给孩子们听,他们会不会厌烦?厌烦起读书来?
驾车来到学校,吃过早餐,上过晨操,开始第一节语文课。讲了今日课程,而后,拿着粉笔的手在黑板上流畅起来,不到一分钟,写完了,可爱的孩子们不约而同起了个名字——读书方法小儿歌。
记作者
读前言
查字典
画词句
作批注
是感受
是想法
去仿写
去创作
读书方法小儿歌,开启了我和孩子们读书的大门。今天(2016年5月19日)是个值得留念的日子,我们将与书进行约会了。
欢迎阅读: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