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 08:20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谈“预测”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00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文学创新;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学生作品成果;家校协同;生态戏剧;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文学创作。
♥♥♥♥♥♥
预测,是阅读策略之一,出现在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这是统编版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的单元内容,也是带着孩子们从读书方法小儿歌,到仿写来首次进入到深度阅读。
“预测”,被称为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会可能无意识地运用到的策略。统观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可以看到:—二年级的教材设计是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三年级开始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尝试运用预测策略——无意识的阅读心理,有意识的阅读策略,激发阅读兴趣。四年级指导孩子提问,增强问题意识。五年级要提高孩子阅读速度,提倡大量阅读。六年级是训练孩子有目的地阅读,为更高年级的深度阅读做好准备。
第四单元的课文对“预测”进行了细致的编排:学习预测——练习预测——运用预测——总结预测——语言实践中“预测”的拓展与规律。同时,也对课后题进行了有层次的编排:做出预测——找出依据——表达(思维过程——思维发展——阅读行为;阅读转变为阅读策略——成为了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更对预测方法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根据题目预测——根据插图预测——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根据文本内容预测(是否能够在后续预测故事发展与结局时,根据文本的具体的语言和线索去修正预测内容)。
根据教材编排的指导,我在课堂进行了稍稍变动,成了这样的预测(公式化)方法=题目(抓关键词)+看图+句、段想(内容、抓重点词句)+猜测(可能、大概、没准、说不定……)
通过一个单元的预测学习、阅读、实践,两周后,孩子有了这样表现。
“李老师,我发现自己的读书速度慢下来了。”
“为何?”
“您让我们写了几次预测后,就感觉慢下来了。”
“能够一边读一边想着后面的内容了?”
“好像是有那么点。”
“读书慢下来了,是不是着急了?”
“仿佛不急,您别催我们快快读,就好。”
“不催,不催。”
“谢谢,李老师!”
“不谢,不谢。”
哪里敢催促你们呢?高兴还来不及呢!没有慢慢读书之过程,便没有读书预测之经历,更将没有想象之空间。
“对于孩子,想象是连接着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从此岸到彼岸,就在闪念之间,毫无疑问,他们比成人更容易在‘想象之桥’上来回穿梭,而想象力日渐枯竭的成人,却笨重得无法挪动和穿行。孩子的每一次想象,都长满叶子开满花,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认识,完善生活,那是一种可贵的生命能量。”(出自《世界静了下来》)
要告诉孩子,不要嫌弃书写预测的过程,读书原本是个辛苦事儿,读书原本不完全受我们主观意愿决定,就要读经典之书籍,经典书籍原本就是要慢慢读,慢慢想。
由此,从教材预测的学习,要过渡到整本书。以《骑鹅旅行记》为例,整理了简易整本书预测教案,与大家探讨。
整本书预测——《骑鹅旅行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预测方法上继续深入学习,由对一篇故事的预测延伸到整本书的预测。
2.总结整本书的预测方法。
教学重难点:运用整本书预测方法对《骑鹅旅行记》进行预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篇故事预测方法
1.打开课堂练习本,回顾通过第四单元学习到的预测方法=题目(抓关键词)+看图+句、段想(内容、抓重点词句)+猜测(可能、大概、没准、说不定……)
2.猜一猜,如果要是对整本书进行预测,可以怎么预测?
预测:从题目入手;看图等
二、运用资料学习整书预测
1.孩子默读整书阅读资料,可以边读边进行勾画批注方法。
课外整书预测资料: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
(1)看到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预测到这八成是一本小说,探险类,多半是外国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叫汤姆索亚的人的传奇经历。
(2)再看封面图片,预测汤姆应该是个孩子。
(3)打开章节目录,“将军”、“盗墓者”、“海盗”、“金币”……这个孩子很淘气啊,想必有不少的趣事。
(4)读完第一章,汤姆与包莉姨妈的几轮小斗法,可以预测接下来姨妈对汤姆的惩罚十有八九又要落空,汤姆一定会想些鬼点子躲避惩罚。
2.交流讨论,总结整书预测方法=书名(预测题材、中外、主线)+封面图片(人物、动物等)+章节目录(抓词语预测)+读完第一章节预测第二章节(以此类推)如果章节中有图,当然也可以看图预测,语文方法不是固定,我们要学会把老师的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方法,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果不行,没关系,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学习,也非常棒。
三、以《骑鹅旅行记》为例学习整书预测
1.按照方法书写在双线本上——孩子边读边写,老师巡视指导,关注需要帮助孩子。
2.交流预测整书内容,再次指导。
预测:
(1)预测过程都是质疑的问题要避免。
(2)指导从内容角度想开去。
3.有时间对双线本进行图画装饰,装饰也是文字思维的外化表现。
预测课堂后,与孩子们有了如下交流:
“发现了吗?”
“发现了,李老师。您在教的过程中也有预测,那是对我们的预测。”
“喜欢你们的发现,谢谢。”
预测,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预测,早在《易经》中就出现了:“要想趋吉避凶,就要跳出吉凶悔吝的必然律,做到后悔在先。”做到后悔在先,是不是就是“预测”呢?对一件事预测到好的方向,也预测到坏的方面,是否就会让我们所做的事情按部就班地进行了呢?
预测之学习,一定会从读书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引导生活中的“我”何去何从。
当然,对整本书的预测不是凭空想象出,它是有理论来源的。
理论来源——阅读五件事
第一件事:入门法宝——预测和推论
预测和推论是从已知推理未知的过程,是主动阅读、掌握阅读技能的入门法宝。
预测和推论包括:
何应对;
实际上,阅读能力弱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很少做预测和推论,他们的整个阅读往往是被动的。而擅长阅读的孩子,在打开书之前就已经开始预测活动了。这一系列的预测、推论、验证、修正活动,不但提升了孩子的阅读理解力和阅读兴趣,也能提升孩子的推理技巧,积累推理经验,对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第二件事:关键——理解程度的自我侦测
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阅读能力弱的孩子对不认识的字词、没有读懂的内容也会“径直”读过。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读完”比“读懂”更重要的事。
擅长阅读的孩子,在脑子里有一个自我侦测的流程图,随时监控自己的理解程度,更深入的理解不但带来更多的知识,也带来更强的阅读乐趣。
第三件事:前提——与个人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阅读能力弱的孩子,一个常见的表现就是不能将正在阅读的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来联系。而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则把“窗口”“爆米花”这些文字与生活相关联,从而推测出故事应该发生在电影院。缺少这种关联能力训练的孩子,有极大可能在小学高年级以后遇到“从阅读中学习”的困难,遭遇“四年级滑坡”和“八年级断崖跌落”,导致学业受挫。
第四件事:阅读时的脑活动——发表见解
擅长阅读的孩子就会对这种文字提出疑问,因为这种文字非常不符合普通人的说话习惯。
第五件事:爱上阅读——将文字可视化
擅长阅读的孩子会把文字转变成脑海中的画面,将文字可视化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理解能力和产生阅读乐趣。擅长阅读的孩子还会主动使用表格、图表等手段把纯文本文字转变成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格式。
阅读五件事:(1)预测与推论——预测与推论+验证与修正。(2)自我侦测——读懂了吗?没懂怎么办?(3)建立联系——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4)发表个人看法——个人观点;提出质疑。(5)可视化——画面、视频、表格、图例。
附:孩子《骑鹅旅行记》的预测
喜欢孩子这样的作业,当成一件艺术品去完成,在完成过程中追求精益的意志品质。
这是“趣”的真谛,对吗?
“无问西东”
窗外,树木彰显着更浓秋意,氤氲柔和之晴光仿若是傍晚,而此时正值午间。天色瞬息之变,蒙了眼睛。精准之时间刻度,却醒着双眸。
望向窗外,眼睛在一张一合中,静静地,静静地思着孩子阅读的模样。
欢迎阅读: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