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06:01 阅读量:1.2万+
华人号:智慧人生反索取,情谊悠长。
世上有一个十分难解的题:就是人为什么会走远?
其实,人的一切远行,都是为了逃离原地。
正如著名诗人说的:“离人性越近,离人就会越远。”
而那些渐渐疏远的情谊,无非被人性吓怕,索取太多,计较太深,纠缠太紧。
有时,越是反着人性,越能养出坚韧的关系。
1
反索取,情谊悠长
作家史铁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老好人》。
在他看来,好老人,滥好人,从来不是用来夸奖一个人的。
问问自己,你是一个这样的人吗?
生活中随叫随到,而人太好说话,有求必应,总是让步,一味妥协。
却不知,某些人眼中,你或许只是一个免费的劳动力。
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心地善良,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却总是乐于助人。
尤其是对一个常年乞讨的老人,他心生同情,每个月都会拿出100元钱给那位乞丐。
起初,乞丐感激不尽,常常表示感谢。
然而,时间一久,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
这位施舍者的家庭迎来了二胎,支出大增,经济状况也变得更为紧张。
于是,他决定将每月的施舍减少到50元。
对此,乞丐却表现得非常愤怒,他对施舍者大声斥责道:
“你凭什么用我的钱去养你的孩子?”
杨绛先生曾说:
“你有不伤别人的教养,却缺少一种不被人伤害的气场。若没有人护你周全,就请以后善良中带点锋芒。“
一个人,若把所有的好意都视作习惯,时间久了,反倒会觉得别人欠自己。
世间万物皆有价码,唯独人心不该被标上数字。
有人帮你一把,不是理所应当,而是一份善意;有人对你宽容三分,不是天经地义,而是一种修养。
情谊,从来不是利益交换,而是你来我往。
从古至今,人性本善。
所有的馈赠,都该心存感激,而非理直气壮地索取。
人生在世,礼尚往来,知恩图报,才能无愧于人,无愧于己,走得坦然,活得踏实。
2
反消耗,关系恒久
青年作家万特特的一位老朋友,前段时间刚经历了一场失恋,整个人像是丢了魂,眼神空洞,情绪低落。
每天,她都会找万特特倾诉,或是一连串的微信语音,或是密密麻麻的长篇文字。
甚至三更半夜,还会突然打来视频电话,内容无外乎是各种埋怨。
而万特特,渐渐成了她负能量的“垃圾桶”,所有的不甘、愤怒、委屈,全都被倾倒在她这里。
一位诗人曾说这样一句话;“一颗烂苹果,弄坏一筐苹果。”
人生最累的,不是身体的疲惫,而是被别人的情绪裹挟,消耗自己的能量。
电池用多了会报废,能量赋多了会压抑。
关心别人没错,但滋养他人前,请先保护自己。
作家李菁与先生闫凌的感情,总让人不由得心生羡慕。
两人志趣相投,钟爱文字,热衷旅行,向往自由。
为了与李菁携手共度余生,闫凌毅然放弃北京的优渥生活,定居在湘西古镇,与她相依相伴。
每当李菁心绪不宁,焦躁不安时,闫凌总是耐心陪伴,轻声安慰:“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他的沉稳与从容,如同一剂良药,悄然影响着李菁的处事态度。
工作繁忙时,闫凌会带她去看海、吹风,让李菁学会了如何放松,如何享受当下。
两人之间的感情,是精神世界的同频,彼此赋能,相互滋养。
社会学家曾提出:“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本质上是一种交换。”
有时候,你的烦恼并非来自自身,而是被别人的抱怨填满;
你的焦虑,也许不是你的,而是周围情绪的投射。
而人最大的善,是为自己行善。
少消耗,多赋予,当你愿意包容,别人才会拉你一把,当你愿意体谅,才能收获温暖。
独立发电,偶尔供电,才是成年人最理想的相处方式。
3
反占有,交往自如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想靠近一个人,就主动走近他;想失去一个人,就无限度地靠近他。”
很多人误以为,亲密无间才是最牢固的关系,可现实往往相反。
没有分寸的靠近,不是亲密,而是消耗;不懂界限的热情,不是温暖,而是压力。
一个人最大的恶,在于“不把自己当外人”。
古时候,有位读书人,虽然书法平平,却常常到处为别人题字。
某次,他参加了一个叫做“雅集”的聚会,这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
正当他在人群中四处打量时,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人,手中拿着一把洁白无暇的扇子。
那扇面光洁如新,几乎没有一丝污点。
这位读书人心中一动,兴奋不已。
他立刻拿起桌上的毛笔,快步走到那人面前,想要在扇面上题字。
只见他迫不及待地夺过扇子,准备挥毫。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人看到这一幕,瞬间脸色大变,慌忙跪倒在地,紧张得语无伦次地说道:
“我不是请你写字,而是恳求你千万不要动笔!”
读书人困惑地问:“这只是小事,写几个字而已,何必如此大惊小怪呢?”
那人颤抖着解释道:“您书法的确是独具一格,但若在这洁白的扇面上题字,实在是让人难以承受啊。”
这一幕让周围的众人都忍不住笑了,原来,有时过度的热情,未必能带来别人期待的结果。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悬崖的边界分明,所以人们不会轻易靠近;但水的边界模糊,才让人常常溺亡。”
生活中,有些人热情过度,恨不得闯入别人的世界;有些人却冷漠疏离,生怕走得太近惹人厌烦。
然而,太近容易灼伤彼此,太远又渐行渐疏。
《易经》中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而断金的前提,是两把锤子不撞在一起。
与人打交道,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绝,该亲近时亲近,该疏离时疏离。
唯有拿捏得当,站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冷不热,才刚刚好。
▽
有人说: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若再近一分,便是烈焰焚天的火海;若再远三分,就会沦为冰封千里的寒宫。”
而正是恰到好处的距离,让四季轮转,万物生息。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何尝不是如此?
一味索取,终会掏空情谊;过度消耗,难免心力交瘁;强求占有,只会令人窒息。
真正好的关系,都是逆着人性生长。
人生下半场,与人来往,亲近而不过分,关心而不越界,情谊长久,人心不累。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