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在长乐品味“琴韵梅魂”

2025-05-12 17:26 阅读量:1.1万+

华人号:最美长乐

对古琴感兴趣的人

不会不知道“琴韵梅魂”

这一个融合音乐与文化意象的组合概念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

在福州长乐

有两处地名很容易

与这一组合概念产生联想

琴江满族村

——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下辖村

因流经这一段的闽江

宛如一床古琴而得名

梅花镇得名于唐代
该地区广泛种植梅树的历史
“因唐时多植梅树而得名”‌
当地清代文献中已有“吾梅”的亲切称呼
……

行走其中

有品不尽的历史沧桑

与岁月悠长

它见证一段民族融合历史

琴江村

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居村

被誉为清满族“八旗文化”活化石

眼前的村口广场空旷整洁

八面旗帜笔直挺立着

色彩飞扬

林则徐题写的“海国屏藩”

四个大字远远的就映入眼眸

这苍劲有力的四个字

彰显了村子的不平凡

姜亮 摄

工作人员边走边介绍琴江村的前世今生。

琴江村位于长乐营前屿,俗称“营盘里”,是乌龙江、马江和琴江三江汇流处的三江口。清雍正七年(1729年),福州将军奏请朝廷,从汉军八旗中抽调500多名官兵携眷到琴江筑地为城,建立了“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当时全国沿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比马尾的福建水师早151年,辛亥革命后,水师旗营逐渐演绎为一个居民村。

琴江村至今仍保存着

300年前建营时的格局

是东南沿海仅存完整的清代水师城堡

古迹众多

一路走来

八旗兵营、福州将军行辕、古榕

……

写满了无尽的时光风情

传说当年旗营基地筑有5米高的围墙,设东南西北4个城门,以炮山、火药库、钟楼为中心,500间兵房、12条街组成一个太极八卦图,被称为“旗人八卦城”。整个营地呈“回”字形。街道交错迂回,很难找到出口。不知不觉中拐进首里街。首里街又称旗人街,两边兵房对峙形成街道,其实并不长,大概只有200米,也不宽,3米左右,石板铺砌,有阴阳水沟。

此时虽然行人稀少

却不感寂寥

街角处几株茶花正默默地绽放着

无声地诉说着年华的静美

姜亮 摄

两边均为水师兵房建筑,单层木结构,每套前后三间,中隔天井,木构,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兵房既是营房又是民宅,散发着满族特有民族的气息。“定心门”很别致,只有婚丧的时候才开。平日里出入都只能走侧门。对联是用满汉文对照书写。

往前走,见几个老人正坐在家门口闲聊。一带着孩子的游客正在询问游览线路,其中一个老人指了指行走的方向,我赫然听到别样的话语,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会说三种话,满语旗下话、福州话、普通话,满语旗下话还能流传下来,顿生感慨。

琴江满族村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舟师转舵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的战场。1884年农历七月初三,中法马江海战爆发,驻防三江口的水师旗营官兵以火枪、土炮、木帆船抵抗法军的坚船利炮。守兵牺牲惨重,琴江村满族水师营就有100多人阵亡。马家巷马家男丁全部参战,无一生还。为纪念先烈,每年农历七月初三,琴江村人自发举行公祭活动,祭奠先烈英灵,从未间断……

许少华 摄

此时

暮色已经笼罩了琴江古村

远处的江水依然在流淌

如琴似瑟的水声

仿佛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从军事要塞到和谐家园

从满族移民到落地生根

琴江古村走过了近三百年的岁月

它见证了一段特殊的民族融合历史

依然守护着它的独特气质

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它记录了中琉往来互动

梅花镇

地处闽江口南岸

枕山面海,有“闽江南喉”之称

宋元时设有巡检司;明洪武年间,为抵御外侮、驱倭保疆,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沿海要地筑城御倭。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在梅花建造城池,设梅花千户所,成为明清两代的海防重镇,扼守闽江口,而梅花港则是中国册封使团前往琉球国的主要开洋地、中琉朝贡贸易的重要港口。

黄昏抵达梅花古城

落日余晖里很适合怀古

古城城墙沿将军山麓修建

由花岗石块垒筑

三面临海,十分壮观

东门城墙及城门保存较好

部分城墙遗址仍然清晰可见

“这个是东门井,井深10米,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供千户所1000多名官兵饮用……”

“林位宫是明嘉靖年间为纪念抗倭英雄而建。林位生于梅花,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年倭寇举兵城下,林位乔装卖草鞋人惊退倭寇,‘倒剩饭计’‘黄瓜鱼阵’‘葫芦阵’等,率领军民共同歼灭倭寇,为纪念林位的功绩,民众将建于元代的湖山堂,改称调羹境林位宫,祀奉这位抗倭英雄。”

“蔡夫人庙俗称姑婆宫,是明万历年间为纪念琉球国蔡夫人建造。蔡夫人即蔡红亨,其祖上蔡茁是入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之一。蔡红亨擅长刺绣,工艺精湛、精妙绝伦,古人曾有诗称赞她:‘谁道琉球无绝色,龙袍入贡秀精工……’清代何求所著的《闽都别记》中,讲述了这段故事:蔡红亨受万历皇帝召见,自琉球入闽,从长乐梅花登岸后,与梅花蔡氏族人续族谱,发现竟是同宗且蔡红亨辈分较高,当地人称她为姑姑,后世尊称她为姑婆。蔡红亨把自己的刺绣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梅花乡亲,梅花刺绣从此闻名遐迩并代代相传。后来,蔡红亨病逝于梅花镇,乡亲们感念她传授刺绣技艺之恩,在姑婆宫常年祭祀。”

“红裙刺绣技艺在梅花镇代代相传,2021年,梅花刺绣红裙手工技艺入选福州市非遗。”

……

一处处历史遗迹

一处处人文景观

依稀有渺远的古风

到梅花镇寻古

少不了去参观中琉文化馆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

穿过长长的巷道抵达文化馆

文化馆位于文保单位蔡夫人庙对面

由一座古建筑修缮改造而成

长乐自汉代起就有了海外贸易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明初,中国与琉球国建立宗藩关系,历次册封使团都是从梅花港开洋。当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片板下海,不许片货入番”,却与琉球国有贸易关系,福州是专通琉球国(朝贡、贸易)的口岸。

因此,梅花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和中琉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展馆分为顺风相送、宗藩国谊、守礼之邦、梅韵留芳4个展区,展示了中琉宗藩关系建立的历史渊源,向世人讲述两地民间悠远绵长的情谊。明清时期,中国册封琉球23次,其中有7次从梅花港开洋。

“梅花头,正南风,东沙山,用单辰针,六更船……两地往来频繁。琉球来华进贡使团在福州上岸,进京人员均由福州官方派人护送;琉球政府曾派遣大批留学生在福州学习各种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为了发展中琉友好关系,明朝政府颁令让‘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

“‘闽人三十六姓’是指明朝时期迁居琉球的福建人,最早是明太祖时期随船抵达琉球的福建籍舵手、水梢、船工以及掌理封贡外交文书、承担通译事务的人员。他们定居久米村,在传播中国文化与技术的同时,也在逐渐实现中琉社会的互动与融合……”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梅花古镇的脉络在脑海里渐渐明晰起来。

2019年

享有“千年古镇、江口明珠”美誉的

梅花镇

入选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

它们延续着往昔的别样气息

如今

琴江村、梅花镇历史上

漫长文明成果的价值

在“乡村振兴”中逐渐显现出来了

琴江村结合自身特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将“红色基地”规划功能具体划分为四区二路——历史文化展示区、爱国主义感悟区、廉政文化教育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及红色教育互动线路、绿色景观游览线路,将红色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梅花镇作为“三问于民”工作法的重要实践地,汇民意、集民智,确保梅花古镇发展规划与民声民意同频共振,改造提升八一八西路、西施弄、古城墙等,重拾村民乡愁记忆;将原武术馆提升改造成为梅花古镇展示馆,展示梅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成中琉文化馆,展现源远流长的中琉交往史……

姜亮 摄

琴江村、梅花镇

它们仿佛在延续着

往昔的别样气息

沉郁悠扬的“琴韵梅魂”有新意

未来蕴涵精彩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在长乐品味“琴韵梅魂”》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温尼伯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