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我的公公,一位美国老海军 ■作者:孙海燕(美国)

2025-05-14 21:17

华人号:文舞霓裳

《文舞霓裳》文学专栏  第451期

【作者 孙海燕 】北师大中文系毕业。有一公众号名“自书女”。愿把所见、所思、所闻、所悟,写给所有和我一样酷爱中国文字、文学的人们。

 

一位老海军的幸福时光                           

公公 1950——1954 年志愿参加海军服役,乘一艘不大的舰船去到亚洲,整个朝鲜战争期间都扎住在日本水域。一个边远小镇的高中生,曾经几次上岸,逛过二战后还没有发达起来的东京城。没有尝过一粒日本米,没有品过一屑生鱼片,没有搭讪过一位日本女孩。用全部的积蓄买回一套日本餐具,又在休假时把重重的礼物背回国,送给心仪的邻家女孩。女孩的爸爸提醒她:要想好再接受,送这样礼物的人,是想和你成家的。

在海上漂泊四年以后,公公以最低的军阶退伍,甚至没舍得买一顶有自己战舰标牌的军帽留念,就带着回家结婚成家的急切踏上归乡之路。四个月后,他娶回收藏那套日本餐具的姑娘——我的婆婆。相依为命 56 年之后,婆婆离去了,公公谢绝儿女接他同住,独自一人生活。

昨天晚上,海军军乐团來我们镇巡演,我们赶去把公公接来看演出。因为观众超出预想,演出从高中剧场移到体育馆。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兵来看演出。公公更是用力迈开中风后蹒跚的步子,想尽快走进学校。他们安排退伍军人先进场,还特别美国人情味的让不论多少的家人陪同——不会有人冒名混入。

一支国家级水平的乐团,来到一个公立高中,为所在镇的千八百居民免费演出。这让我想起隶属部队文工团的父母亲,他们常年到外地演出,两人时间交错,有时很久碰不上面。出发、下部队是我儿时辞典里最早、最常见的词汇。不知现在咱们的军队文工团还有这样的传统吗?

海军乐团演出了十几个曲目,他们有国家一级的小号、木琴、声乐演奏(唱)家,这些人和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过,还获得过国际大奖。演出相当精彩,很多人可能都和我公公有同样的想法:我喜欢他们所有的曲目!

台上台下一起演唱国歌和《天佑美国》。退伍老兵们被以陆、海、空、海军航空兵等各兵种分类起立,接受老百姓的我们致谢的掌声。许多人和我公公一样,从座位上站起来都要费一些力气了,不少是坐轮椅来的。但轮到的时候,他们(男女老青)笔直地,尽力笔直地站好,一如一名战士!

 

公公的远亲不如近邻                               

有一次和公公聊天,谈到他小时候的一件事,他说对此终生不忘。

那是他六七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个弟弟。父亲有一天抱着小弟下楼梯,一脚踩空,摔下来伤了后背。于是在家休养了大半年,不能去工作。那时(30 年代末期),家家都靠每个星期的支票生活,父亲躺倒,家计顿失来源。好在那时的社会风气是一家有难,四邻支援。

每个周末,邻居们都会送来各种食物,从面包、鸡蛋、奶油到牛奶、蔬菜和炖煮好的肉类。

当时公公家五个孩子都还没有成年,七口之家的食粮不会是斤斤两两的小数。

家里永远有很多吃的东西,那么长时间,我们从来没有感到过饥饿。冬天来了,有人给我们小孩送来帽子、手套和棉衣。我一直觉得那是一段特别美好的日子。

怪不得我过世的婆婆总是说,我公公对邻居比对家人还好,那时他一生的情结呢。婆婆老说公公是泄密大王——和家人话不多,但能和外人聊得不亦乐乎。如果不是我婆婆催促,他几乎不会给家人打电话,但他能在街上主动和邻人聊天不归。公公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一个孙儿帮他搬了一趟家,他给了 20 块的酬劳。而一个失业在家的邻居帮他洗车,他会付 120 块的天价。

去年底,独居的公公遭遇了一次小中风,语言和行动受到一些影响。儿女想接他同住,他婉拒。因为想留在邻居们这边。我们只好就近为他安排了老人院。

昨天去探望他,他兴奋地给我展示邻居们送来的零食和饮料:他们知道我爱喝这种饮料!这是他们送给我的爱心包裹

"爱心包裹"是指家长给初上大学的孩子所寄的包裹,或是年节时寄给海外军人的礼包。

公公也有让人气馁的地方,他不太在邻居面前炫耀自己孩子们的爱心,使他们的奉献默默无闻。在我先生帮他做好报税单、带他去理发和吃午饭、帮他剪好指甲以后,他开始昏昏欲睡。叮咚!邻居来了,带了 Ipad 来给他看他的第一个重孙女的照片。他的眼睛立刻大睁,慌乱地和我们挥手拜拜,接待客人去了。

剩下要开 100 公里路回家的我们俩。

 

于平淡中见真性情                                  

好快呀,好像我们刚刚和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弟弟一起切了火鸡,眨了眨眼,就是又一个感恩节了。

节假日的第一重点是独居的公公。婆婆去世以后,他自己安静地住在老人公寓里。堆积如山的拼图和堆积如山的书,是他终年的伙伴。我们请他到家里来过节,他说道儿远,冰天雪地的就不来了。我们说做好菜去他家吃,他说干嘛那么麻烦,去颐斯托农场吧,我请客。公公憨厚老实,轻易不拿主意,一旦拿一回,家人一般顺从。

这是我们第四次来这个农场过节了,第一次是我婆婆提议的,在她去世前的一两年。她是烹饪高手,感恩节从来都不假他人之手,那年她实在打不起精神了,还是使用她一贯的聪慧,选择了这个家庭农场远近闻名的感恩大餐。老旧的木板地、有些松动的旧式桌椅、三个柴火熊熊的壁炉,加上昏黄的灯光,我特别喜欢那第一次的气氛。久病的婆婆也满舒服地坐看儿孙们团聚,笑脸在炉火的映照下好看地红润起来。平凡的家常菜,但个个热乎丰盛。

不知为什么,那次以后,这个农场的感恩节大餐每况愈下。今年连壁炉都省了。菜千年不变不说,温度越来越低。回家的路上,我们又不止一遍地数落了每一个菜。第二天,我给女儿端上炒好的菜,她吃了一口以后,长出一口气:嗯,这才叫真正的好吃!

有一个人例外,我公公。他穿戴齐整地去了,耐心地寻找写有我们家名字的桌子坐下;一声不吭、慢条斯理地吃完每一道菜;细心地收好小卡片上写就的菜单;亲力亲为地走去用信用卡付账,并且记得先用现金给年轻的女服务员付出小费,没有零钱,就给整的:我不会忘记你们妈妈过去做服务员时,哪天拿到额外的小费有多高兴。

看到女孩子快乐的笑脸,他终于说了一句话。

回到家以后,那天没来的大姐打来电话。说爹爹打电话给她了,一如既往、从头至尾地念了全部的菜单。那是我们从第一次去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有改动过的。可是每次去,公公都要带回家,打个电话给没去的、他自己的姐姐念一遍,现在姐姐不在了,就念给没到的孩儿听。他在电话里充满喜乐。

 

老海军永远地出航了

我的公公终于上路了,他在 8 13 日去世。离他确诊染上新冠整整四个月又十天,去世前他已转为新冠阴性,不知在不在此次疫情的患难者名单里?

公公生于大萧条边缘的 1931 年,是家中五个长大成人孩子中的老三。我问过他从小记忆最深的事,他说是图书馆。问他最早谁带他去图书馆?他说:自己去的。在我认识他这二三十年里,确实很少见他手边没有书的时候。我每次带孩子回美国,都是他到机场接我们。每次出了关口,准看到坐在椅子上读书的他,除了头发比上次见又白了一些、少了一些,其他的都不变。每次和我婆婆逛店,婆婆进得门去,他就在门口坐下看起书来。婆婆和邻居玩牌,一阵阵轰笑声中,他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边看书。不论夜深夜浅。有一阵子,家里草地颇大,剪一次要二三个小时。每次满脸通红地从太阳地儿进屋,婆婆都会给他准备一大杯冰咖啡。叮觥叮觥喝下去,转身拿起一本书坐下读,那是他满心幸福的时刻。

我婆有句常说的话:别再看了,看了一辈子,怎么就不见你自己写一本呀?每到这时候,他就羞涩地笑笑,再埋头到手里的书中去。但是家里谁遇到什么问题,准是去请教这位书虫,十有八九会找到答案。这时候换做我婆婆在一边微笑了。

公公高中毕业第二天,就自愿申请参加了海军。那时候自愿参军可以选择军种,而他入伍以后,征兵通知书就来到他家,征募他参加陆军。他到舰上被询问有什么特殊技能没有,他说没有。测试结果他是全舰打字速度最快的一个,于是做了四年的发报员。他说美军的军装都是自费的,为了省钱,他只买了两套,是全舰军装最少的人。可他爱军队生活,服从、简单、规范;闲暇时总有看不完的书,这全都满和他的意。若不是答应了婆婆会回来娶她,他真的打算待在舰上一辈子。

他守诺回来了,娶了心爱的女孩,和她携手 56 年,一起摩肩砥砺,用一个电话维修工的资薪养大四个孩子,还资助他们上大学和去中国留学。对于我婆婆抱怨一辈子没买过一件全新、配套的家俱,对于家人投诉他只买大甩卖商品,总是一笑置之。他自己节衣缩食——工作午餐只有鸡蛋三明治这一款,一吃 30 多年,衣服还是全年没两套,不容别人加量。孩子们长大了,他紧接着又全心全意、无时无刻地关爱先后到来的八个孙辈,还比我婆婆幸运的见到了四个重孙辈。

B(我先生)12 岁的时候,在去投递报纸的途中,捡到一张绿莹莹的 20 美元钞票,那是他所见所触最大笔的财富。攥在手心里兴冲冲跑回家去炫耀,被父亲斩钉截铁的拦下,拖着他询问四邻无果,又开上车带他把钱上交了警察局。度过半个月失望至极的煎熬后,警察局才通知小 B 来取回无人招领的财富16 岁刚学会开车,小 B 就斗胆偷开父亲的车带同学出去显摆,出门不久撞了车。他把面目全非的车勉强开回家,转身去杂货店打工了。不久,门外腾腾的脚步声,父亲满头大汗、一脸焦急的冲进店来,很少那么大声地问他:你没事吧?

听到他没事的回答,父亲才大舒了一口气,掉头离去。

我爸妈去过一次小 B 父母家,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我婆婆风风火火干活的时候,我公公会悄悄跟在她后面,一刻不停地清理桌面、台面,还不时跪在地下擦洗地面。而我公婆一说起我父母,就一定提起他们腊月隆冬去北京旅游时,我爸妈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机场接他们的情景。其实我公公这个美国东北银80 岁之前都是一件 T 恤过冬的,连外套都不用。所以他们在北京跟团跑点观景,我公公一路都怀抱着那件厚厚的羽绒服,还一路抱回了美国,原封不动地挂在衣橱里。我婆说,那是你爸妈的一片心呀!我公公就一连声的应和:对呀,对呀!

公公晚年时和我说起,他最小的弟弟出生以后不久,他的爸爸不慎摔坏了腰,有小半年不能工作,全靠邻里相帮着度过难关。每天每天都轮流有人送饭送菜给我们吃,还会照顾我们姐弟五人的穿着,那个时候大家没有什么积蓄,都是省下自己的给我们。这是我这辈子最不会忘的事。他的话使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他随时随地的向别人伸出援手。他常年在退伍军人协会当义工,每周出勤,从不误时误点;镇上图书馆维修,他租来爆米花机买爆米花募款;教会义卖,他央告我婆婆做甜点,把一大摞一个不留地全都端过去。

他开了七十多年车,而且工作的 30 多年,都是开车走街串巷上门服务。他连一张违章停车的罚单都没吃过。有一年夏天回来,他老是躲闪着什么,人们一提起来,他并不吭声,只是立马走人。原来他和我婆婆每年都去看远嫁到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妻姐。届时去赶一个乡村集市。全车人都作证他停车没有出差错,但回来时有人擦撞了他的车,乡里乡亲的警察还偏听偏信地给他开了罚单。公公这个不服气呀,他一反常态倔强地与对方对薄公堂。结果平生唯一的一次官司还是输了。公公把外地人被地头蛇欺负的委屈,全憋在心里。他再也不提那件事,再也没有回过亚特兰大。即使是我婆婆央求他去探视唯一在世的手足,他也不为所动。他觉得有谎言和不公之地,他决不涉入。

公公走过八十九年漫长踏实的人生路,他平静领受生活带给他的一切,最后的日子甚是艰难,但他秉承一贯的脾性——从没有丁点儿抱怨。

(本文摘自《一双靴子能走多远?》一书。该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可在各图书网站、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和各实体书店查询购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我的公公,一位美国老海军 ■作者:孙海燕(美国)》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津巴布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