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2 17:54 阅读量:4万+
华人号:龙岩乡讯《客家府第式方楼的代表作——永隆昌土楼群》
目前外界对永定土楼的了解,主要以土圆楼为主。但作为永定客家土楼全盛时期的代表——“府第式方楼”,其精妙的布局、宏大的结构、丰厚的历史,却不为外界所熟知。
本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闽西待开发旅游资源推广”;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客家府第式方楼影像传播”阶段性成果。
影片简介
永隆昌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新民村,临溪面山。作为占地面积最大(两万三千多平方米)且最高(2010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的土楼,永隆昌土楼群外观雄伟,内部精巧,方中求变,布置独特,是方楼外围与中间三堂屋结合的典型代表,土楼中罕见的佳品。
此楼建于清咸丰元年至清同治十三年(1851—1874)年间,早于振成楼建成40多年;该楼历时24年才全面竣工,耗资白银60万两。该楼由“福善楼”和“福盛楼”两座方楼组合而成,由外大门、门埕、内大门、门厅、中厅、主楼、围楼等组成,内含别墅、私塾、藏书楼、神厅、药房、马厩、水井等设施。
该楼群共有95个厅,3个神厅(一个观音,一个魁星,一祀药王仙师),746个房间(含基层灶间居室及楼层居室卧室),其中204个基层房间(含8间三堂屋正楼,26间四合方楼,170间围楼横舍及环厅房室),各楼第二层以上有542间房间。全楼共有33座石构楼门,144架楼梯,周围大小门户共有16个。
附属设施除内外两座城“丁”字型防洪提外,还有建筑物若干座,1栋记账房楼,轿舍、马厩各1间,7口水井,6座天井石构花架,8处晒坪。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是振成楼的近5倍。
这座大楼不但地基广大,建构完好,而且建筑搭配也很特别,工程很艰巨。
一是石材多,工程大。据当地木匠大师黄坤森说,他先师曾向其讲述参与建造永隆昌楼的过程及艰辛,因是沿溪而建,从填坝筑堤开工起到落成油漆止,总计24年,不但楼东家黄万斗已子孙满堂,白发苍苍,参与其事的员工也传了两代,特别是打石与积制木材的时间就花了八年,从饶平请来打石的师傅,他们都是拖着家眷,在抚溪一住十来年,有的就在工地生男育女。
二是建筑搭配好。三堂式五凤楼与大型方土楼结合,外围二、三层高低参差错落,屋内梁柱、屏窗雕饰豪华古雅,精美绝伦。
三是每层楼棚板加铺防火地板。
永隆昌楼工程之浩大,堪称永定甚至临近各州县之最。
本段参考文献:黄锦彩《补述一些家乡大楼的实地见闻》,《永定会刊》,台北市永定县同乡会印行,1938年,第六期,第39页。
全楼所有走廊、天井或间隔地、通廊都铺上花岗石条,共有7000多块,重约330多吨。这些花岗岩石板石条全部采自于永定东南部的金丰大山。
山区陆路崎岖曲折,运输艰难,幸有抚溪河水运可资利用,大大缩短陆路运输途程,能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永隆昌楼群熔方楼五凤楼为一体,规模宏大,结构繁复,底蕴深厚,堪称最壮观的土楼群。
另外,受客家人“耕读传家”的家风熏陶,永隆昌土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家族历史。如在永隆昌的众多门户厅堂上,镌刻大量颂德崇文的楹联题额;并于光绪三十二年添建“临江书院”等。
和其他类型的土楼相比,府第式方楼的最突出特点是占地面积庞大,内部布局繁复精巧。永隆昌楼群不仅在整体外观上有“金龟驮印”之形,更因其楼内结构的复杂而有“迷宫”之称。
近年来随着抚市经济的发展,居住在楼里的居民不断地搬出土楼,出现人去楼空的普遍现象。且村里熟知永隆昌土楼历史的老人仅剩十余位。这无疑是为今后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此,我们用影像记录的方式对现有资料进行搜集与宣传,希望能够保留住永隆昌楼中隐藏着的传奇历史。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