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苏轼的朋友圈》:门生遍天下,方外多故人

2025-05-05 06:30 阅读量:6万+

华人号:妙文赏读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苏轼的朋友圈》。

在上一节我们说到,即使苏轼是社交达人,也曾有过不少政敌和怨友,不过他心胸宽广,愿意主动化解恩怨,与不少结仇之人冰释前嫌。

那么,在本节中我们来看看,苏轼都提携了哪些弟子,又结交了哪些世外高人?

新一代文坛领袖

作为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苏轼门下弟子众多。

包括有“苏门四学士”之称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还有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等,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黄庭坚只比苏轼小八岁,是苏轼的好友孙觉的女婿,也是苏轼另一个好友李常的外甥。

所以,苏轼在与黄庭坚正式结交之前,曾多次听说过他的事迹,也读过他的诗文,对他的才华很是赞赏。

孙觉希望苏轼提携黄庭坚,帮他显声扬名,苏轼却说,即使不靠他来举荐,黄庭坚也会很快出名。

黄庭坚主动给苏轼写信,表达了拜师愿望。

能够结交黄庭坚这样的人才,苏轼很高兴,也有点担心自己难以胜任老师的职责。

他认真给黄庭坚写了回信,讲起孙觉和李常的推荐,并真诚夸赞他的才华。

此后多年,苏轼和黄庭坚辗转各地,一直没机会见面,但书信往来频繁,诗词唱和尤其多。

在苏轼的推崇下,黄庭坚渐渐文名远播。

两人神交已久,师生情谊深厚,但他们真正见面,却是在相识十五年之后了。

苏轼在黄州被赦免后,入京担任翰林学士,黄庭坚也进京任职,还在司马光的推荐下参与了《资治通鉴》的校订。

两人在京城初次见面,却感到十分亲近。

苏轼看重黄庭坚,在仕途上也是尽力提携。

与黄庭坚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拜苏轼为师时别出心裁。

他得知苏轼要经过扬州,便在其必经之路的一座山寺墙壁上,模仿苏轼的笔迹和风格题诗,其文采引起了苏轼的注意。

所以,当秦观去拜见苏轼并表达拜师意愿时,苏轼格外高兴。

临别之际,秦观为苏轼写诗,对他极为崇敬,将他比作麒麟和北斗星。

苏轼到徐州任职后,重修了唐代遗迹黄楼,使其成为徐州的地标性建筑。

为了纪念这个事件,苏轼邀请文人才子为黄楼作赋,秦观应邀写了一篇《黄楼赋》,深得苏轼喜欢。

苏轼给秦观回信,夸他“雄辞杂古今,中有屈宋姿”。

“屈宋”指屈原和宋玉,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辞赋家。

苏轼的这句话,也成为后世文坛对秦观的经典评价。

秦观擅长诗词歌赋,但王安石变法后,科举考试注重实用文章,不考诗赋,秦观因此屡试不中。

苏轼去江宁拜会隐居的王安石时,向他推荐了秦观,希望王安石借助政坛影响力,帮助秦观取得功名。

苏轼告别王安石后,在江南见到秦观,看到他自编的诗文集,立即派人给王安石送去一份。

王安石拿到之后手不释卷,肯定了秦观的才华。

就在次年,秦观终于考中了进士。

苏轼爱才、惜才,对门下弟子都不遗余力地教导和提携,张耒、晁补之、李格非等人能在文坛扬名、在政坛立足,也离不开苏轼的帮助。

苏轼被贬到宋朝的蛮荒之地海南儋州时,见当地教育落后,主动指导学子读书。

家住海南琼山县的姜唐佐,借着这个契机,带着母亲、背着行囊到儋州拜苏轼为师,得到了苏轼的悉心教导,并成为了海南的第一位举人。

在姜唐佐之后的一百七十多年中,海南出了进士和举人数十名,到明清两代更是人才辈出、文风鼎盛。

可以说,苏轼的到来,对海南的文化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方外高人

苏轼吸收了儒、释、道的思想,显达之时身负儒家的责任感,困厄之时则从佛、道之中寻求慰藉。

他的许多朋友是世外高人,如僧人参寥,道士吴复古等。

苏轼佛缘深厚,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探访寺院、与僧人交游,为人作诗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他两次在杭州做官,因此与吴越一代的僧侣交往最多,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僧人参寥。

参寥原本和孙觉、秦观是朋友,从他们口中听说了苏轼的才学和趣事,对苏轼非常钦佩。

在秦观的推荐下,参寥前去徐州拜访苏轼。

参寥才学渊博,诗文出色,是宋代僧侣中的佼佼者。并且他心性澄澈,很对苏轼的胃口,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

苏轼居住在黄州时,处于人生的失意阶段。

参寥牵挂苏轼,特意从杭州赶到黄州,与苏轼同吃同住、晨游赤壁、夜读佛经,直到一年多以后苏轼被赦免,才和他一起离开黄州。

参寥的陪伴,对苏轼来说意义非凡。

苏轼接触道家思想比佛家思想要早得多,他七岁时被送去天庆观读书,老师张易简就是一位道士。

苏轼崇奉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逍遥自由的思想,他少年时读《庄子》,就感叹庄子写出了自己想说而未能说出的东西。

从本质上讲,苏轼是个自由主义者,渴望无拘无束、洒脱肆意的生活,这一点恰好与道家相契合。

苏轼关系最亲近的道士,名叫吴复古。

吴复古的父亲在翰林院任职,他自己也曾进入仕途,感到厌倦之后就辞官而去,当了道士,云游四方。

苏轼和吴复古都注重养生,但是并不追求炼丹服药、长生不死,而是超脱生死、不受羁绊,他们一拍即合,时常探讨如何得到精神自由。

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后,很多朋友想去看望,苏轼都回绝了。

九十多岁的吴复古,却义无反顾地乘船渡海,到儋州陪伴苏轼。

苏轼在儋州三年,吴复古四次往返琼州海峡。

苏轼被赦免的消息,也是最先由他带去的。

苏轼离开海南时,吴复古同行,在路途中,九十六岁的吴复古突发疾病,微笑着离开了尘世。

苏轼为他写了祭文,说他是乘舟远游,终于获得了自由。

到了这个时候,苏轼已经学会看淡生死了。

异代知己陶渊明

除了同时代的至交好友,苏轼还有个前代知己,他就是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在唐朝之前,陶渊明的名气不算大,他的诗歌被提及得也比较少。

到了中唐时期,白居易官场失意,逐渐与陶渊明的隐逸精神产生共鸣,还效仿陶渊明写了不少诗歌。

北宋时期,陶渊明逐渐被更多人知晓,在扩大陶渊明知名度这件事情上,苏轼居功至伟。

苏轼贬谪岭南时,在给苏辙的信中提及陶渊明的诗作,说它看似朴实,实则华丽,看似清瘦,实则丰满。

他还认为,自己和陶渊明的性情和境遇相似,可以效仿他的人生哲学。

苏轼少年成名,意气风发,创作风格也是气势磅礴。

“乌台诗案”带来的巨大打击,让他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逐渐淡化,更专注于追求平淡自在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他被陶渊明诗歌中的平和冲淡、自在率真深深地打动了。

在黄州期间,他的诗歌风格和题材都向陶渊明靠拢,在人生态度上也向陶渊明学习。

他漫步山野,亲近自然;

他在东坡劳作,感受躬耕之苦乐;

他亲手搭建房屋,在简陋的居所中生活。

这种种体验,都让苏轼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不受外在规则的束缚。

有个名叫董钺的官员,被罢免之后路过黄州,见苏轼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却能怡然自乐,感到羡慕不已,甚至想要留在黄州,与苏轼当邻居。

苏轼将董钺视作知己,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谱上曲,让书童吟唱,两人一起欣赏。

在苏轼的影响下,苏门弟子几乎个个都崇拜陶渊明,也写了不少跟陶渊明有关的诗文。

书写诗意人生

苏轼一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人际关系网络也极为丰富。

他成长于温暖、美好的家庭,从亲人那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爱;

他遇到了独具慧眼的老师和前辈,得到了无数的帮助和指点;

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知己,即使身陷囹圄,也能互相扶持;

他成为了一个尽责的老师,不遗余力地教导、提携弟子和晚辈;

他还亲历了北宋朝廷的风云变化,曾与政敌针锋相对,也曾放下仇怨、化敌为友。

通过苏轼的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他与人交往时的热诚;

对个人立场的坚守,对艺术的无限痴迷,对仇敌的宽容大度;

以及最为重要的,对自我始终如一的忠诚。

他天性洒脱,向往自由,无论高居庙堂还是流落江湖,都保持着难得一见的天真与通透,不随波逐流,不委曲求全。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风光无限,也有身陷泥泞。

唯有守住一颗赤子之心,对芸芸众生、世间万物怀有爱和怜悯,才能做到达观、宽容,在有限的生命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好了,讲到这里,《苏轼的朋友圈》这本书的共读就全部结束了。

每本书都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旅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苏轼的朋友圈》:门生遍天下,方外多故人》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埃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情感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