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文化河南】华夏之源 ‖ 从炎黄时代探寻和合文化的源头(上)

2023-06-06 12:37 阅读量:3.3万+

华人号:豫闻天下

摘 要: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至炎黄时期。本文尝试从民俗学、文献学、民族学的角度,探寻和合文化的源头、传播和影响。

关键词:炎黄;和合;源头;民族

“和”者,和谐、和平、和睦也;“合”者,结合、融合、合作也。“和合”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近年来,苏州名刹寒山寺发起研讨和合文化,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和合文化,探寻其源头及其传承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尝试从民俗学、文献学、民族学的角度,对和合文化之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八届寒山寺文化论坛

从新密市和合村的来历说起

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有一个和合村,位于中华人文始祖圣地黄帝宫南约3公里处。关于其村名的来历,有如下传说:

新密和合村

这个村名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几千年来沿用不变。相传,炎黄二帝都是少典部族的子孙,轩辕时代,诸侯互相攻击,残害百姓,炎帝神农氏虽已衰败,还想统治各路诸侯,而轩辕黄帝修行德业,整顿军旅,训练虎兽,研究四时气节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心。所以,诸侯都来归从轩辕。因此,炎黄二帝在阪泉郊野,先后打了几仗。

虽然,黄帝打了胜仗,而炎帝还是不服,这时居住在具茨山的大隗真人和在修德观(在今大隗镇观寨村)修道的广成子二仙,共同来到黄帝宫南一处宝地,即今和合村,对炎黄二帝进行调解。最后调解成功,兄弟和睦同心,团结一致,利用八阵兵法在涿鹿打败蚩尤,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由于二仙在这里处理国事,使炎黄二帝和好如初,在“和合”建功立业,和合村由此而得名。(王衍村《和合村》,载2011年《新密地名传说故事》)

新密市毗邻有“黄帝故里”之称的新郑市,是黄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亦有黄帝故里、故都之称(郑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古都研究课题组《启封郑州灿烂的古代文明——关于郑州古都地位课题研究报告》;张新斌主编《中原文化解读》)。新密境内目前遗存有黄帝文化遗迹、遗址和纪念地50多处,仅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密县志》中,即刊载有云岩宫、黄帝庙、凤后岭、大鸿山、大隗山、摩旗山、讲武山、力牧台、卧龙台、修德观、天仙庙等黄帝文化遗迹22处。

清嘉庆《密县志》

轩辕丘古城寨城址

溱洧之交的轩辕丘相传是黄帝出生、建都的地方,黄帝宫是当年轩辕黄帝屯兵备战、练兵讲武之地。在这样的地方流传炎帝、黄帝结盟,“和合”一家的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炎黄结盟,肇始“和合”文化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是古书记载中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关于炎帝和黄帝,有同出一族,为兄弟之说。《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国语解》曰:“少典,乃黄帝、炎帝之先,但非黄帝、炎帝之父。”即认为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同处于少典部族。

炎帝神农氏

文献记载,又多认为炎帝居于南方,黄帝居于北方中原。炎黄大战,应该是南北文化的冲突和交锋;炎黄结盟,促成了华夏文化的大融合。

0 1

炎黄结盟——“和合”之始

炎黄时期,华夏大地部落林立,为了人口、土地等资源冲突、战争不断。《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此时正是炎帝部落走向衰落,黄帝部落蒸蒸日上的时期。“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文献记载,炎黄曾经有两次结盟。第一次结盟是因为蚩尤部落对于炎帝部落的侵扰。《逸周书·尝麦解第五十六》载:“蚩尤乃逐(炎)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赤帝即炎帝,炎帝被蚩尤攻伐,战之不胜,就求助于黄帝。炎黄结盟,战胜了蚩尤。

蚩尤像

炎黄第二次结盟是蚩尤部落作乱,炎黄结盟征战蚩尤。《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平定了蚩尤之乱,炎黄之间的矛盾上升起来。战国商鞅《商君书·画策第十八》云:“神农即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和;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史记·五帝本纪》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黄帝像

在民间传说中,阪泉大战结束后,炎黄兄弟有这样一段对话:

这时,炎帝手持白旗,来到黄帝面前,说:“哥哥与你三次交战,皆输于你,想是天意。而今我已年老,不如弟弟宽厚仁慈,才干非凡。我把这神农部落也交付于你,你就做他们的天子吧!”

黄帝感动得掉下泪来说:“哥哥,弟兄我也有不是,将这神农部落交于为弟,实难从命,不然咱两个部落合二为一,咱兄弟两个共同治理吧!”炎帝听了甚是感动,拉着黄帝的手说:“就依兄弟所言。”说吧,炎帝和黄帝同坐一辆华盖车,回到有熊国都。(刘文学主编《黄帝传说故事》)

2

和睦草、双联壶与葬符涧

在新密、新郑交界处的具茨山一带,流传着一则《炎黄和睦草》的故事。说阪泉大战之后,炎帝归顺黄帝,兄弟二人携手登上具茨山,回首东望,一下子看到了他们父亲少典的坟墓。二人后悔当初兄弟失和,不觉声泪俱下,抱头痛哭,泪水滴湿了脚下的泥土。

具茨山

这时一只山雀飞过,衔来一粒种子丢在湿土里。“第二年春,种子发芽,长出一棵草来,枝头开两朵并蒂花,花败结两根羊角样的棒角,秋天棒角老了,就自己拧在一起。慢慢地,这种草长满了具茨山。俺山上人都管这种草叫‘炎黄和睦草’。”(张永林《炎黄和睦草》,载《民间文学》1991年第11期)

在郑州北郊、黄河南岸,座落着中国北方最早的古城——仰韶文化末期西山古城,许顺湛等专家认为可能是黄帝当年的都城。距离西山古城不远,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大河村遗址,1972年在遗址房基内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两壶并列、腹部相通的彩陶双连壶,被认为是炎黄结盟的见证。

大河村遗址彩陶双连壶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李卫国说:“双连壶是酒具,但不是普通的酒具,而是礼仪用品,为部落间结盟时领导者对饮所专享,以象征和平友好。”(于茂世《归去来兮大河村》)

专家认为,双连壶正是炎黄文化的代表符号:两壶相联、互通,象征平等、对等,沟通,和谐,具有代表性,浓缩了炎黄文化的核心内涵,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新密云岩宫是当年轩辕黄帝练兵讲武、立宫建殿的地方,至今遗存有人祖洞、轩辕门、讲武门、轩辕殿、嫘祖殿等古建筑,保存有唐代独孤及撰《风后八阵图记》等古碑刻十多通。在宫殿之左,有一深涧称为葬符涧。

新密云岩宫旧影(魏殿臣 摄影)

相传黄帝于涿鹿战胜蚩尤,回归中原之后,在武定山上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回到深宫,黄帝思绪万千,战争中血流漂杵、生灵涂炭的场面时时浮现在眼前,使得他夜不能寐、深感愧疚和不安。黄帝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嫘祖,说今后应该杜绝战事,让黎民和后代远离战争,永享太平安乐生活。嫘祖深表赞同。

新密黄帝云岩宫近影

第二天,黄帝与风后、仓颉等大臣商议,大家都盛赞黄帝英明。随后举行葬符仪式,黄帝亲手把兵符、八阵图等埋葬于深涧之下的洞中,四方鸣奏起和平之乐。清代诗人钱清简作《讲武门》一诗赞曰:“战罢蚩尤犒旅徒,云岩深涧葬兵符。千秋永罢干戈事,蔓草寒烟锁阵图。”

云岩宫藏符涧

在陕西省宝鸡民间,流传着一则炎、黄联姻的故事。相传炎帝有个孙子叫柱儿,黄帝有个孙女叫姬罗,两人在牧羊采桑时经常相遇,天长日久成为好朋友,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姬罗将自己亲手织的一个丝绸手帕送给柱儿,柱儿便用自己亲手烧制的土鼓回赠,两人互吐衷肠,愿皆为夫妻。

柱儿和罗分别将心事告诉了炎帝和黄帝,这两位首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随后选择吉日,为两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此后,炎帝部落向黄帝部落学习缫丝织衣;黄帝部落向炎帝部落学习农耕、制药。两部落的年轻人也纷纷效仿柱、罗,相互结为夫妻。这样,炎黄联姻就开始了。他们的后代,就是我们华夏民族。”(唐群《炎帝与炎帝陵》2003年)

新密黄帝宫八阵兵佣

传说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尽管传说中有幻想和夸张的艺术成分,但历史学家吴晗等人能珍视它的历史价值,认为它是从本质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性。在尚无文字的史前社会,大量保留在各民族口头的神话传说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们与后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为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刘守华、巫瑞书主编《民间文学导论》)“黄帝的传说本身就是历史的存在,是历史的一部分。”(李学勤《黄帝传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以上这几则炎黄传说的数千年流传,表达着先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生活和合的美好情愫。炎黄结盟,凝聚起了和合的力量,使得神州大地第一次走向统一。(未完待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文化河南】华夏之源 ‖ 从炎黄时代探寻和合文化的源头(上)》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西班牙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