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11:17 阅读量:7k+
华人号:华人头条-秘鲁正当秘鲁因总理古斯塔沃·阿德里安森(Gustavo Adrianzén)辞职而陷入新一轮政治危机之际,距离利马一万八千多公里之外,一件意义重大的外交事件却悄然发生——2025年5月13日,秘鲁外交部长埃尔默·斯基亚莱尔(Elmer Schialer)在北京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拉美共体部长级会议,与中国达成了多项实质性合作共识。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秘鲁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主流媒体对此进行重点报道。不论是《商报》《共和国报》还是RPP电台,均未在头版头条提及此次访问。这种信息缺席不仅反映出秘鲁媒体自身的困境,更暴露出国家外交战略与舆论生态之间日益严重的脱节。
在访华期间,施基亚莱尔部长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其他中国政府重要成员,并与多位拉美国家外长进行深入交流。会谈达成了以下几项关键成果:
深化秘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点推进投资、基础设施与物流领域合作;
秘鲁公民普通护照获得入境中国30 天免签;
中国政府明确支持建设钱凯港工业园区,该园区有望成为南美洲面向亚太的新商贸枢纽;
加快推进中秘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谈判,为在秘运营的中资企业提供法律和税收保障;
推动农业、科技、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包括在安第斯高原土豆基因研究方面展开协同攻关;
秘鲁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巩固两国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
正如施基亚莱尔外长所言:“中国是秘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有责任维护这段关系,并将其带向未来。”
对中国而言,秘鲁不只是铜矿和鱼粉的出口国,更是其进入太平洋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海上经济走廊的节点,以及在南美布局影响力的重要战略平台。
随着钱凯港预计将在2024年底正式投运,秘鲁将在物流版图中占据更加核心的位置,成为连接亚洲与南美洲的“天然桥梁”。因此,中国不仅在投资,更希望深度参与秘鲁未来后矿业时代的产业、科技与物流结构重建。然而讽刺的是,这一切并未进入秘鲁国内的公共讨论空间。
尽管此次访问意义重大,秘鲁媒体却几乎选择集体沉默。只有官方的《安第斯通讯社》发布了一则简短通稿,其它媒体由于忙于国内政治纷争,仅做了极为有限的跟进。
这种沉默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
秘鲁主流媒体不重视外交议题,除非涉及丑闻或争议;
外交部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公共沟通机制,难以让外交成果“出圈”;
政治与媒体菁英阶层在思维结构上严重低估了亚洲,特别是中国对秘鲁发展的长期重要性。
在全球外国投资日益紧缩的大背景下,秘鲁却拥有一个愿意长期投入、共同规划未来的合作伙伴。如果这样的外交努力无法在本国被理解、被传播、被支持,那么未来的许多机会很可能就会悄然流失。
这次施基亚莱尔对中国的访问,原本有可能成为重新定位秘中关系的关键契机。遗憾的是,它却被当作一次“例行公事”,草草处理。秘中关系依旧在持续深化,但如果秘鲁无法跳脱眼前政治危机的泥潭,就可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国家搭上新世纪的快车,而自己被甩在后头。
在整个拉美普遍仍将中国视为原材料买家的时候,秘鲁其实有机会转变身份,成为中国在本地区的重要产业、技术和物流合作伙伴。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秘鲁首先要相信这个可能,并且,大声讲出自己的故事。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