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6月1日起施行!浙江地名管理有新办法

2025-05-26 15:45 阅读量:3万+

华人号:浙江资讯

  近日,新修订的《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出台,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该《办法》。

《办法》所称地名包括:
  • 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 行政区划名称;

  •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自然村等聚落名称;

  • 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名称;

  • 街路巷名称;

  • 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名称;

  • 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气象等设施名称;

  • 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其他地理实体名称。

  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遵守《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地名命名规则的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符合地名方案的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
  • 含有行政区划或者街路巷名称的,应当位于该行政区划范围内或者该街路巷沿线;

  •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同一乡镇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村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地名的命名、更名

  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对地名进行更名。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地名依法命名后,因行政区划变更、城乡建设、自然变化等原因导致地名名实不符的,应当及时更名。

  除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 仅涉及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实体,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市、区)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 设区的市内涉及两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实体,由相关县级人民政府联合或者设区的市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设区的市民政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 省内涉及两个以上设区的市的自然地理实体,由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联合或者省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省民政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除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征求县(市、区)民政部门意见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依法批准设立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时一并确定。

  自然村等聚落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城镇街路巷命名、更名,由建设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审核后,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县(市)内的村庄街路巷命名、更名,由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县(市)民政部门审核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辖区内的村庄街路巷命名、更名,由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设区的市民政部门审核后,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区人民政府批准。

  公路穿越城镇建成区,现有公路名称不适宜直接作为街路巷名称使用的,可以按照街路巷命名程序和要求,对穿越城镇建成区的该段公路单独命名。

  地名命名、更名后,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地名备案及公告工作。民政部门发现备案的地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函告批准机关,批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地名的使用应当标准、规范。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地名标志

  除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工作:

  • 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由有关部门或者申请设立单位负责设置和管理;

  • 街路巷牌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设置和管理,县(市、区)人民政府另行指定部门的,由指定的部门负责;

  • 住宅区、楼宇名称地名标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指导设置和管理;

  • 其他地名标志由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设置和管理。

  地名标志应当自地名批准命名、更名之日起60日内或者竣工验收前设置。地名标志的设置应当位置明显、导向准确。

  地名标志应当标示标准地名及相关信息,标示方式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避免对社会公众产生误导。

  鼓励和支持使用带有二维码、智能芯片等反映更多地名文化信息的新型地名标志,传播特色地名信息和优秀地名文化。

  设置地名标志的部门或者管理单位应当保持地名标志的清晰、完整。发现有信息错误、指位错误、毁损等情形的,应当及时更正、维修或者更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地名标志。因施工等原因确需拆除、移动地名标志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设置部门或者管理单位同意,并在施工结束同时恢复原状;无法恢复原状的,建设单位应当与设置部门或者管理单位协商,重新设置地名标志。

  住宅区、楼宇等建筑物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据标准地名统一编制门牌号码,设置门牌标志。

  经民政部门依法编制的门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

  县(市、区)民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门牌的,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古城、古县、古镇、古村落、古街巷、近现代重要地名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地名保护名录

  民政部门应当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和本省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进行普查,做好收集、记录、统计等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历史地名、红色地名、地名文化遗产等列入地名保护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地名保护名录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 征求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 组织地名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

  • 依据有关认定标准,提出地名保护名录初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0日。

  列入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确需更名的应当预先制定保护措施。

  地名保护名录中已经不再使用的地名,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就近移用、优先启用、派生命名、制作文化产品、开展宣传活动等措施予以保护;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保护碑、牌等保护标志。

  地名保护名录涉及的地理实体拆除重建或者迁移后重新命名的,优先使用原地名。

  《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还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地名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地名文化建设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开发地名文化产品,促进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和知识普及。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6月1日起施行!浙江地名管理有新办法》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纽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