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11:51 阅读量:3.2万+
华人号:最美江西视频截图
从视频里能清楚看到,这辆救护车的行为已明显越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救护车只有在执行紧急任务时才能使用警报器,且应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通行。可这辆车呢,根本没拉病人,反倒把救护车当成“特权”通行证,在旅游路上滥用警报开道,车身上还堂而皇之贴着某医疗公司的广告。这哪是什么救护车,简直就是在公然侵占公共救援资源。
涉事公司能这么大摇大摆地开着救护车旅游,这里面的问题可不小,从车辆审批到日常监管,估计有不少漏洞。相关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救护车应当专车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但现实中,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将救护车作为流动广告牌,个别公职人员甚至将特种车辆视为特权符号。说到底,这是监管没真正发挥作用,对一些违规行为没有形成有力约束。
在大家心里,救护车的警报声就是生命的求救信号,这份信任是急救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这些滥用特权的行为,就像在干净的白纸上泼墨,每一次违规,都在消耗公众的信任。有数据显示,全国急救呼叫满足率一直在上升,可要是任由“假急救”这样的事破坏公信力,这些数字也就失去意义了。
三亚卫健委的快速处置值得肯定,但个案处罚不能根治顽疾。从长远看,得建立全国联网的特种车辆监管平台,用GPS追踪、任务报备这些技术手段,做到“警报一响,全程留痕”。还要打破地域限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惩戒机制,让违规的人无处可逃。更重要的是,得修订法规,提高违规成本。对于将救护车用作他途的行为,不能止于行政处罚,更应追究法律责任。
从“警车开道接亲”到“救护车私用”,公众对特权车辆的敏感,实质是对社会公平的渴望。在健康的社会里,每种特权都对应着具体的责任。救护车上的急救标志不是通行证,而是对生命的承诺。面对群众质问还回怼“关你什么事”,这种态度就是把公共资源私用惯了。要是任由这种思维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最终瓦解的将是“紧急优先”的社会共识。
再美的风景,也不该出现在救护车的车窗里。这次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制度设计和执行中的不足。只有对特权乱象“零容忍”,用制度的刚性保障公共资源的专用性,才能守住公众的信任。毕竟,真正的急救警报响起时,路上每一秒钟的畅通,都可能决定一个生命的去留。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