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这个“五一”的数据出来了,有点奇怪……

2025-05-06 19:58

华人号:i游河南

图片 | 来自网络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FTA Group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这个“五一”,中国完成了一场堪比“春运”的大迁徙。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

其中仅5月1日一天,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即达到2311.9万人次,几乎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

同样火热的,还有高速公路:在五天假期中,全国高速的日均流量达到了6200万辆次,成为假期另一道奔腾的地表动脉。

当然,真正值得注意的,并不只是人多,还有——

人去哪了、怎么玩了、为什么这样花钱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剖这份奇怪中的真实。


奇怪的目的地

县域逆袭与反向旅游潮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80%,首次在数据维度上超越了三线城市。

去哪儿的数据也显示,县城成为“反向旅游”最火目的地。平台上酒店预订遍布1230个县,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30%。

县域逆袭与反向旅游潮这一现象的背后,更像是一种对“真实生活感”的回归,一种对于“松弛而沉浸的体验”的主动寻找:
在湖南新化,你可以穿行于青石板巷,也可感受紫鹊界梯田的磅礴;在贵州兴义的万峰林,你可以在暮色中扎营看星河;在安徽凤台老街的傍晚,你听着民谣,像是听见了自己“没来得及过完的青春”。

这些不是“低配城市”,而是一种新型“审美经济”的表达:

不卷、不贵、但极上头。

湖南新化的紫鹊界梯田

当然,这种“县域感知革命”,并非偶然。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在数字化文旅、非遗品牌建设、夜游经济等领域悄然布局,原本散落在地方的节庆、民俗、山水资源,开始通过短视频、直播和平台分发机制被激活、被看见、被热议。

从交通地理学的角度看,支撑“奔县游”成为现实的,是以“1小时高铁直达圈”为代表的新型交通骨架的快速铺展。

以苏州-上海、成都-绵阳、北京-天津为例,县域与一线城市之间形成了高频、低时耗的流动通道,旅游不再是“远方”,而是“切换”。

奇怪的年轻人玩法

演出是“朝圣”、夜游是“仪式”

美食是“信仰”、冷门是“标签”

在“五一”这个春日盛宴中,年轻人以极其自由而富有创造力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旅行”这件事的边界与意义。

据平台数据显示,95后占据今年五一文旅订单的45%,而00后在景区偏好上更是“离经叛道”:漂流、探险、博物馆、乐队现场、冷门城市纷纷爆红。年轻人们不再满足于“风景”,而在寻找一种“感官密度+社交符号+身份想象”的三合一体验。

比如,“跟着演出去旅行”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

#王力宏#张杰,到北京元气森林音乐节,再到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万人星空演唱会,演出场地成为“新朝圣地”,门票变成了一个城市的“通关卡”,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旅宿、交通、拍摄与周边消费。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预计超百场,观众人数超200万人次,预计带动酒店旅游消费20多亿元。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万人星空演唱会

与此同时,一条原本被忽视的黄金赛道爆发了:味蕾游。

年轻人可以在大理为了米线等三小时,在锦州凌晨两点吃到满嘴烟火的烤串,在昆山用一顿奥灶面开启江南之旅,在武汉和“热干面文学青年”擦肩而过。今年“五一”假期,异地游客带动的线下堂食订单同比增长105%,成为最热的消费板块之一。

“夜游经济”也迎来爆发:

珠江夜航、秦淮灯影、洗浴+住宿、露营+乐队……年轻人把假期过成了“不回家的节日”,把旅游推向了24小时不间断的沉浸体验。

然后,这些体验被记录、被剪辑、被点赞;每一段旅程都成为一段内容资产,被算法放大,被同龄人点赞,在网络世界的扩音器中完成了“旅行的二次消费”。


老外们的“中国奇遇记”

出入境旅游双向爆发

在2025年这个五一假期,

一方面,是大批中国游客踏上飞往世界的航班。

除了日本、泰国、新加坡等“熟面孔”,12小时飞行圈内的小众目的地也异军突起:希腊的爱琴海、挪威的峡湾、冰岛的极光、阿塞拜疆的火山泥地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古城群,成为新一代“破圈胜地”。

另一方面,China Travel的话题热度在外网居高不下,

入境旅游也迎来了爆发: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70%;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

入境游客源国方面,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越南位居前十。

老外们在西安城墙上拍Vlog,在上海豫园排队吃南翔小笼,在成都宽窄巷子体验盖章打卡。

“中国”重新回到了全球游客的目的地清单,而且是前排。

这背后,是三种力量共同发酵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的“快速通道”打开了通行的门:

240小时过境免签、多国互免签证协议、“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新政……这些政策击中了外国游客在签证、时间和消费上的三大“卡点”。尤其是在关税战背景下推出的“即买即退”机制,让中国不再只是一个观光地,更成为一座可以高效“买买买”的全球级商业枢纽。

其二,是“第一印象城市”的系统升级:

在这波入境潮中,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脱颖而出,不只是因为航班密度与交通枢纽的优势,更因为它们主动打造了面向国际游客的“软环境”:多语言标识、文化融合的城市街区、智能导航与支付系统,以及越来越多的“新中式生活体验”场所。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变量:KOL。

比如拥有近4000万粉丝的网红博主“甲亢哥”,他的《中国奇遇记》不谈政策,也不讲经济,而是用亲自体验“在中国城市的一天”,反而打动了更多陌生人。这种以“非国家叙事”为主导的公共外交方式,或许正是未来最值得投资的文化传播渠道。

奇怪的文旅新物种

从景点经济到“场景+产品”革命

这个五一,我们还注意到另外一个趋势:

在过去,旅游是“在地图上打勾”,像完成一个个任务清单。

而现在,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你不只是去看一座城,而是进入一场故事,演一个角色,体验一段人生。

重庆洪崖洞的灯火把游客卷进夜经济的剧场,三星堆的青铜人面在VR中与你擦肩而过,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则把一场假期变成200场沉浸式剧目的连续剧集。人们不再是游客,而是脚本里的“可变角色”。

21个剧场串联起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讲述厚重河南故事

图源:河南文旅厅

与此同时,一个新概念正在成型——“微旅经济”

比如延吉的朝鲜族民俗园,让你不仅穿上传统服饰,更进入“节日状态”;横店的影视旅拍街区,把“变身”为古装剧主角变成一项全家可参与的“轻仪式”;再比如,云南沧源的“摸你黑”,佤族百台木鼓千人甩发表演,人们追逐嬉戏将泥浆涂抹在彼此的脸颊,甚至有人直接在泥浆里打滚……

5月3日,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游演上,薅秧歌方阵展多彩民族风情。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这类“IP+场景+角色扮演”的新玩法,不再靠门票维系盈利,而是催生了一整套“内容即商品”的运营链条,旅游的边界在被打破,文化的表达在被下沉,商业的回报在被多元化。

当然,这不仅仅是市场自然演化的结果,还有一系列政府“精准扶持”的政策在发力:从文旅消费券、财政补贴,到减免门票、智能调度系统,地方政府已经不再满足于“收门票”,而是主动把文旅纳入本地经济与公共文化的“共振区”:河南发放的4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四川联合财政与文旅平台共推的6800万元专项支持,这些“组合拳”不仅降低了文旅消费门槛,也打出了“从景点经济到系统消费”的加速度。


这个五一有点奇怪,

明明大家都说“经济不行了”,

但整个五一,我们看到了高铁站的长龙,看到了凌晨三点挤满泰山的人潮,体会到了在县域高星酒店“一房难求”……

“平时都在网上哭穷,一放假全世界都在山上、海边、演唱会现场排队。”
“我们到底还消费不消费?”“这是消费反弹?还是一种硬撑?”
“这届人到底是穷是富?”“我们到底是真的穷,还是在选择性花钱?”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构成了今年假期最值得被深挖的真相。

这或许是一种新型的“韧性消费”:

经济压力确实存在,但并没有掐灭人们对生活的渴望。

我们看到的,不是“冲动”,而是“理性”:
拼假优化、自驾取代机票、县域替代一线、团购结合消费券……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是不花钱,而是把钱花在“能换来感受、能记录意义”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中国老百姓用一种复杂的方式,在给这个时代一个沉着的回应:

不是躺平,而是调整姿势。
不是消费退潮,而是选择更值得的生活

这,或许就是五一假期背后的真相。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这个“五一”的数据出来了,有点奇怪……》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捷克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