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清风正气歌丨“与子同袍”不觉寒

2025-05-16 08:05 阅读量:1.6万+

华人号:军事天地

“与子同袍”不觉寒

■王继新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像冰冻的惊涛骇浪。

1939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八路军留守兵团负责人萧劲光向毛泽东同志汇报工作时,看见毛泽东盖着被子在炕上批阅文件。原来,毛泽东仅有的一条旧棉裤被洗了,正放在火盆上烤。

萧劲光马上让警卫员去留守兵团领一床棉被和一套棉衣,结果被毛泽东果断制止:“领来我也不要。我不能搞特殊,今天弄点油,明天弄点面,后天再弄点衣服,两三回之后就成了习惯,非搞垮自己不行!你要记住我这句话。”

一句“我不能搞特殊”,道出了毛泽东始终与普通士兵共冷暖、同甘苦的情怀。那条刚洗了的棉裤,洗洗晒晒,缝缝补补,一穿就是7个冬天。

毛泽东之所以不愿意换新棉衣,是因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之前,棉衣非常短缺。

当时,战士们既怕棉衣不够,更怕分配“不均”。这种“不均”,是领导们都自觉做到有穿的决不换新的,有新的先给普通士兵。

1936年10月,接到红一军团东拼西凑送来的1000套棉衣后,红二方面军将其大部分发给了最需要的伤病员和一线士兵。

1938年,国民政府委托全国慰劳总会和全国寒衣委员会用献金活动筹来的资金,为前方将士赶制了20万套暑衣、40万套棉衣,其中分给八路军5万套。这5万套衣服,我军也全分给了最急需的战士。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最强的力量。有棉衣先给士兵,既是我军官兵冷暖与共的生动体现,也凝聚起生死与共的强大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当时的延安,棉衣的故事还有很多:彭德怀说,当他穿上棉衣的时候,总是惦念战士是不是也有棉衣穿;林伯渠在大生产运动中制订个人生产节约计划时,决定当年的棉衣、单衣、鞋袜、被单、毛巾、肥皂等全不要公家供给……

“朴素浑如田舍翁”,这是延安时期朱德同志给人的深刻印象。而在朱德的警卫员金海贤看来,“朴素”二字,改为“寒酸”更合适。

1940年金秋,金海贤给朱德同志当警卫员后发现,朱德穿的棉衣是发白的打着很多补丁的旧棉衣。于是他自作主张,从后勤被服厂给朱德要来一套新的。

看到新棉衣,朱德严厉批评金海贤:“我们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叫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你知道吗?”见金海贤委屈的样子,朱德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任何人都不应该搞特殊,尤其像我们这些人,更要以身作则……我的棉衣还可以穿,新的就送回去吧!”

“这难那难,官兵一致就不难;千辛万苦,同甘共苦就不苦。”这是抗战时期在延安流行的一句话。为什么当时如此艰难却说不难?拒换新棉衣的故事里有答案;为什么当时那么艰苦却说不苦?自产新棉衣的故事里也有答案。

时间是有情物,岁月乃无尽藏。8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军不仅再不缺少棉衣,而且配发了新式防寒服。然而,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当年那些棉衣里蕴含的真理:生活上同甘共苦,战场上才能生死与共。

“与子同袍”,永不过时。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5年5月16日第1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清风正气歌丨“与子同袍”不觉寒》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苏里南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军事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