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15:18 阅读量:1.7万+
华人号:你好厦门作为厦门首部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以下简称《总规》)
2025年1月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总规》明确厦门市城市性质是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地。
《总规》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强化空间底线约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深化陆海统筹管理,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对国土空间作出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接下来,厦门将以获批的《总规》为蓝本,编制详细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以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筑牢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坚实基础。
提出市域和城镇
两个层次空间结构
《总规》严格落实
“三区三线”
和相关强制性内容管控要求
到2035年,厦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4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1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87.9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89.67平方千米以内,夯实永续发展基础。
厦门以往批复的总体规划从空间层面接续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为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实空间保障。然而,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关于空间结构的表述,主要着眼于城镇建设发展空间。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则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对此,本轮《总规》提出了市域、城镇两个层次空间结构。
在市域空间层次,《总规》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整体性、协调性,突出厦门山体、海湾、城镇共融共生的空间关系,构建“一屏一湾十廊多组团”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统筹自然山水保护和城镇开发建设,促进山海连城、融湾入城、紧凑集约。
在城镇空间层次,持续实施“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凸显“一岛一湾”城镇空间结构。本岛培育创新、金融和高端服务等功能,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建成展示城市魅力和服务国际交往“会客厅”。环厦门湾要重点增强岛外新城综合承载力,推动产城融合和人口集聚。
优化“一环一带六区”
海岸带空间结构
厦门作为重要的沿海城市
《总规》提出要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着重加强海岸带统筹协调
着力优化海岸带空间布局
立足岛湾一体空间形态
优化“一环一带六区”海岸带空间结构
《总规》强化“湾中有湾、湾中有岛”的岛湾格局,加强公共空间核心、廊道及节点的空间保障,优化城市大型公共设施的布局及环湾岸线形式,提升环湾公共空间的连通性、可达性和空间品质。重点打造筼筜湖、五缘湾、海沧新城、马銮湾新城、集美新城、同安新城、翔安南部新城、新体育会展中心等公共空间核心,结合十大山海通廊串联周边公共空间节点,打造通山联海的公共空间体系,构建以山为景、以海为基、和谐共生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格局。
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总规》充分发挥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深度融入闽台融合发展大局,推动厦门与金门率先实现融合发展,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致力于高水平共建厦漳泉都市圈,提升厦漳泉同城化水平,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辐射区域、
引领全省的重要消费城市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总规》全力支持
“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打造“一高三带、环湾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以厦门岛为核心,重点优化科技创新、金融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会展和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功能布局。岛外重点建设环湾现代服务业、中部先进制造业和北部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三条产业发展带,加快产业功能集聚。同时,《总规》要求构筑全域创新空间格局,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辐射区域、引领全省的重要消费城市,推动旅游全域化、品质化发展,向国际化、高端化升级。
产业发展离不开交通支撑。《总规》落实国家对厦门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建成辐射区域、通达亚太、畅联世界的综合性、高能级交通和物流枢纽,实现铁路、海运、航空、公路等多模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到2035年,厦门要实现2小时直达闽西南协同发展区,3小时通达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4小时覆盖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打造“幸福安居”厦门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重要策略
《总规》明确提出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保障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
其一: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幸福安居”厦门,保障城镇居住用地供给,优化居住用地结构和布局,满足居民多元化住房需求。
其二:保护蓝绿开敞空间,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花园城市,构建以山为景、以海为基、和谐共生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格局,着力形成 “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公园体系。
其三:提高城乡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建设全域高品质交通之城。
其四:强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加强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空间保障,同时健全完善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此外
《总规》坚持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设计
全方位构建覆盖完整的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切实彰显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山海交融”
这一独具魅力的本底特色
蓝图如何有效实施?
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了抓好《总规》实施,厦门市将着力构建“5-3-1”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逐步分解总体规划的目标、指标和实施要求,结合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编制五年近期实施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房屋征拆、土地储备和供应等具体工作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同时,厦门市将强化数字赋能空间治理,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以“一张底图”为基础,汇聚共享国土空间数据信息,持续纳入现状、规划、管理、社会经济、互联网+大数据、共享数据等6大类700多个要素数据图层,实现统一门户管理,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安全可靠,推动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监督管理方面,厦门市健全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过程闭环,落实“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监管要求,加强土地卫片执法和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建立与省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互协调机制,加强用地、用矿、用海日常监管,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积极推动实施。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追究责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广泛收集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构建问需于民和有温度、可感知的规划实施公众参与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本地实际,厦门市将加快制定《厦门经济特区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构建以地方性法规为核心、地方政府规章与技术规范相配套的国土空间规划法规体系。衔接国家、省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深化并建立具有厦门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地方技术标准体系,促进技术标准相互衔接。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