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

2021-04-15 10:34 阅读量:4.2万+

华人号:文艺河南

首先声明本人并非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没有针对性的研究,有的只是凭着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凭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渴求,才有心来草写这篇文章,无论多么肤浅,多么让人指点无聊,但我做为一名普通的杞县公民都希望传统文化的回归与传承。

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

在刚刚结束的2021杞县“清明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上,让很多的杞县人的心中为之感到一阵,杞县还有如此多的养在山中无人知的堪称杞县的精品,这里有“杞人忧天”的传说,有“天下第一”名相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精彩论述,有张氏堪称一绝的张氏葫芦烙画,有获得吉尼斯纪录的崔氏微书,更有具有乡土特色的红薯泥、红薯醋等,堪称一场杞县人自己的文化盛宴。

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

其实这些只是杞县文化的一部分,一个缩影,无论翻开杞县的历史或者至今因以骄傲每天引以自豪的杞县文化,我们都可以通过笔墨来抒发我们的自豪。但我说那只是限于文笔,真正文化的传统还需要得到有效的传承。

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

一个传统的节日春节过去后,在我们身边没有哪个杞县人感到了文化的魅力,都是在静悄悄的生活中度过,难怪有人说,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有味道了,以至于常年奔波他乡的游子也感到回家缺少了一种乡情,确切地说是缺少了文化的滋养,缺少了曾经的念想,一种曾经的记忆….

其实在杞县仍然有一条脉在流动,那就是文化之脉,从杞人忧天的传说,从一代名相伊尹到高阳酒徒郦食其,以及才女蔡文姬这是一条人文之脉。

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

从鹿台岗遗址呈现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及杞县古战场遗址,以及水东革命根据地,这是承载杞县厚重的遗址文化。从杞县的唢呐声声,农妇精巧的剪纸,到铁匠的炉火,还有踩着高跷也能翻飞的和散落在民间的青砖蓝瓦,家族兴衰的祠堂,还有貌不惊人却又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这是咱最具传统又能记得住乡愁的传统乡愁文化。

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

现在人们已经从满足物资上的需求转入了对精神上的需求,那么我们能否打造属于杞县人自己的文化并且让它得以传承,来满足杞县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值得当今每个热衷与杞县文化发展的思考。

诚然,我们处于中原腹地,无山无水的自然资源,但我们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仍然可以得到发扬和传承,尤其是当今正处于乡村振兴时期,能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脉络,以虔诚的态度和充分的文化自信提炼出杞县专属文化基因,来唤醒深厚的文化记忆,来传承创新,让藏匿于乡间田野的传统文化融于人们的现代生活,这应该是热爱杞县,热爱杞县文化人的一种担当。

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

归来吧!杞县文化,让它不再成为杞县人的一种记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留住杞县文化的根,不能只留在记忆里》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布基纳法索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