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坦途铺就,特殊人群无忧出行

2025-05-12 12:02 阅读量:7k+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

5月18日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浙江杭州余杭“毫米级”验收、湖南常德鼎城“破障行动”、重庆五分院解决“最后一米”出行不便、江苏苏州吴江保障“无忧”出行、上海闵行图书馆无障碍改造等实践,彰显了法治力量对特殊群体权益的托举。多地以“人大+检察”联动监督,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从盲道修补到智能导乘,从设施“覆盖”向服务“品质”升级,折射出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到“优”的变革。《检察日报》选登的一线故事,诠释了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协同履职,凝聚监督合力,铺就“平等、融合、共享”的无障碍坦途的生动实践。

上海闵行

在公共场所改造细节上较真

“这次改建提升很到位,我们做这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残障人士拥有走出家门、拥抱书香的勇气!”5月6日,在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开展的某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活动中,闵行区人大代表高杨的发言掷地有声。

2024年8月,一条来自“益心为公”志愿者的线索进入闵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视野。志愿者在图书馆借还书时注意到,一位年迈的老人在电梯口驻足许久,盯着楼层指示牌费力地反复张望,也没有发现无障碍阅读区域的指示标识;所在楼层也没有无障碍卫生间,他立即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将线索反映给闵行区检察院。

收到线索后,检察官马上前往现场调查。一方面,检察官和图书馆多次沟通交流,明确无障碍设施的具体设计安装、使用、标志等要求,探讨改建提升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依托《闵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监督工作衔接办法》,检察官带着案卷走进该区人大常委会,邀请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线索研判,联动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对图书馆实地走访调查。

“电梯口指示牌密密麻麻列了12个功能区,唯独缺了视障阅览室;卫生间厕位没扶手、没报警器,门还向内开,这对肢体障碍者太不友好了。”在高杨代表的建议下,该院将“无障碍设施实用性”纳入重点调查清单,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涉案图书馆尽快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专项排查,制定改建提升措施。

2025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出席某图书馆无障碍环境改建提升案件研判会。

2025年初,一场特殊的研判会在闵行区检察院召开。人大代表盯着卫生间改造图纸追问:“厕位门改外开后,内部空间是否足够轮椅回转?报警器的位置是否方便触及?”这些较真的细节,让改建提升方案数易其稿。最终不仅要求完善硬件设施,更强调“人性化细节”:除了残障人士,也应该保障老年人的大字阅读和有声阅读等需求;服务台也要增加显眼指示。

改建提升成效如何?特殊群体是否真正受益?同年5月6日,高杨代表与检察官再次走进图书馆,开展无障碍设施“回头看”。她实地查看图书馆卫生间改造细节,体验有声阅读服务。推开二楼无障碍厕位的门,外开式设计留出足够回转空间,坐便器两侧安装了L型扶手,墙面上的紧急呼叫器下方,“红底白字”的提示牌格外醒目。电梯口楼层指示牌等处显著标明视障阅览室、大字阅读、有声阅读等无障碍阅览室的位置。

“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应当满足各类群体的无障碍需求,检察机关像一根针,穿起了行政履职、人大监督、社会参与的千条线。”高杨代表在活动结束后感慨地说。

苏州吴江

排查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配备状况

2025年4月30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许剑峰来到陆鸿代表(右)创建的苏州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回访。

“政府对残障人士的权益保障越来越关注,这个改造真是改到了大家心坎上。”4月30日一早,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许剑峰驱车前往吴江区平望镇苏州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向苏州市人大代表陆鸿反馈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情况。车子刚停下,陆鸿代表就热情地迎上来,指着厂区新建的无障碍电梯笑着说。

厂区新建的无障碍电梯,源自一年前的一次代表建议与检察公益诉讼的牵手。

2024年1月,陆鸿代表在苏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强化住宅小区无障碍停车位监督管理的建议》,引起同为苏州市人大代表的吴江区检察院检察长杜建伟的关注。

次月,陆鸿代表应邀到人大代表驻检察机关监督联络站,就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和检察官开展深入座谈交流。这场持续两小时的对话,促成该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将眼光从陆鸿代表建议的住宅小区无障碍停车位拓展到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并确定了三项举措:开展全面排查、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保障机制、推动专项整改。

座谈会后,检察官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吴江区农村持证残障人士数占全区残障人士总数的74.6%,有30余处农村区域无障碍坡道缺失或设计不合理、无障碍停车位被占用等问题亟待整改。

为全面收集无障碍环境建设需求、凝聚各部门合力,2024年5月,吴江区检察院联合该区法院、残联等部门,创新建立“需求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机制,随后,吴江区检察院运用最高检上架的“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配备不规范监督模型”进行深入摸排,发现近3年49个工程项目资料中缺少无障碍设施设计,6处未按照设计图纸建设。2024年11月,吴江区检察院向涉及的乡镇政府和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乡镇政府和行政机关高度重视。2025年1月,3个乡镇政府对检察建议指出的卫生院、农贸市场、文化中心等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区住建局则进一步完善无障碍建设项目审核机制。截至目前,各相关部门共对120余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不规范问题、16处占用无障碍停车位问题完成了整改。

杭州余杭

推动无障碍设施从“有”向“优”

2025年4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邀请区人大代表陈荣伟(中)踏看无障碍设施整改情况。

4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大代表陈荣伟手持卷尺,蹲身测量地铁口缘石坡道的坡度——1∶12的精准数值,正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三面坡缘石坡道的强制性标准。这场“毫米级”验收的背后,是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携手推动无障碍设施从“有”向“优”跃升的两年攻坚。

这场行动始于2023年,余杭区检察院在梳理代表建议时关注到陈荣伟代表提出的《关于继续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其中提到“有些无障碍设施设置不规范,无法保障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需求”。

“近年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无障碍设施广泛铺设。但是,我们还要关注这些设施是否规范,有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在陈荣伟代表看来,无障碍设施不能止步于“建成”,还要物尽其用。

2023年11月,该院依托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将陈荣伟代表的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随后,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邀请残联工作人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特殊人群代表一起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医院附近部分盲道有缺失,医院周边公交站、地铁站盲道设施不完善,进出站口台阶高度不符合标准。

同年12月,该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管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与当地无障碍办、市政中心等部门会商,明确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并制定整改方案。

2024年9月,缺失的盲道补齐了,地铁站进出站口台阶的高度调整了,相比之下,公交站附近的无障碍设施整改难度较大,尚未整改到位。

11月21日,该院邀请陈荣伟代表和区残联相关负责人、“益心为公”志愿者、特殊人群代表等召开公开听证会,倾听各方意见。

“无障碍环境建设专业性很强,除了要加强日常监管维护,关键要从源头盯紧设计方案的规范和监督审核,确保施工质量,避免设施建成后因不符合标准再次返工。”会上,听证员们对相关职能部门前期整改情况以及检察工作给予肯定,并对医院周边公交站无障碍设施整改遇到的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结束后,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医院周边公交站无障碍设施进行整改。截至目前,3个公交站与人行道连接处均设置了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1个公交站因不具备整改条件,与邻近公交站进行并站处理。“希望检察机关能够持续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陈荣伟代表表示。

常德鼎城

“破障行动”让盲道从“通”到“畅”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检察院邀请区人大代表陈国述(中)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回头看”。

“时常看到拄着盲杖的市民走在街头,他们的平安出行,证明我们的努力是有成效的。”2025年全国助残日前夕,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检察院邀请视障人士、区人大代表走上街头,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回头看”,区人大代表对三年“破障行动”的成效给予肯定。

时间回溯至2022年6月,鼎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街头普法时接到群众反映:“盲道地砖破损空鼓,孩子被绊倒、路人被溅脏水是常事。”检察官调查发现,城区内盲道被占用、破损,无障碍洗手间堆放杂物等现象较为多见,一些商厦缺失无障碍车位及卫生间,给残障人士出行带来障碍。

“我们平时很少在街头看到残障人士,不是因为残障人士数量少,而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他们只能将自己的出行需求压缩到最低。”鼎城区人大代表陈国述说。

同年8月,鼎城区检察院向该区住建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局依法对上述情形加强监管,并排查辖区范围内的道路以及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该局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启动“破障行动”,针对排查中发现的35处不规范的无障碍坡道进行处理,修复3000多米破损盲道,并在人流量大的公交场站增设人行通道。同时,该局要求相关部门对全区凡涉及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在建项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标准监督验收。

11月,鼎城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对整改后的城区道路进行验收,发现破损盲道已被修复,缺失无障碍停车位的商厦也已整改完毕。

“破障行动”并未止步。2024年8月,该院对某广场盲道缺失情况进行立案,同年12月,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住建部门完成盲道铺设。

数据显示,鼎城区现有持证残障人士1.2万余人。2022年以来,检察机关累计发出无障碍领域检察建议9份,督促整改问题点位56处。

“一条盲道亦可丈量城市的文明程度,‘人大+检察’的监督合力正在释放更大效能。”陈国述代表说,鼎城区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探索“人大+检察”监督新模式,共同铺就“平等、融合、共享”的无障碍坦途。

重庆五分院

推动解决“最后一米”出行不便

无障碍踏板、智能语音播报……这些看似微小的设施,却是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关键支撑。2025年1月以来,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下称“五分院”)以公益诉讼为杠杆,推动辖区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破解视障、肢体障碍群体出行难题,获得全国人大代表点赞。

2024年初,重庆市人大代表张远涛提交了《关于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建议》,指出该市公交导乘系统不完善、无障碍服务缺位等问题。与此同时,“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视障人士因无法识别车头线路牌频繁误车。五分院迅速将线索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启动专项监督。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初衷是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利地融入社会,享受无障碍环境便利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五分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说道。

为摸清问题症结,2024年7月,该院检察官通过陪同视障者、轮椅使用者乘坐公交,发现车辆到站后仅车内播报、缺乏驾乘信息联动等问题;对744名残障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有过听见车声难辨线路、登车过程耗时费力等经历。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市人大代表等召开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听证会。

据悉,目前重庆公交集团运营着700余条线路、7800余辆公共汽车。重庆公交系统自2019年上线“车来了”App后,残障人士可通过语音播报预判车辆到站时间,但“最后一米”的障碍仍未解决——车辆进站后,视障者难以确认线路,肢体障碍者登车缺乏协助。对此,五分院于2024年7月召开听证会,邀请市交通运输部门、公交集团、市盲人协会、“益心为公”志愿者、市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共商对策,提出“科技+服务”的双轨解决方案。

7月26日,五分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全面履行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管理职责,督促重庆公交集团为残障人士、老年人乘坐公共汽车提供辅助器具、咨询引导等无障碍服务,进一步完善无障碍导乘系统,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不能准确、及时、便利乘车问题。

在检察建议的推动下,重庆市公交集团于2024年9月推出两项举措:一是开通无障碍服务专线61686168,残障人士拨打电话即可预约车辆到站提醒及登车协助;二是试点“响应公交”系统,通过无障碍版微信小程序实现精准预约乘车,目前已在两条线路试运行。

“检察机关推动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障群体出行之路更为顺畅,这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体现了现代化都市应有的人文关怀与温度。”全国人大代表殷其龙满意地说。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坦途铺就,特殊人群无忧出行》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布基纳法索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