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你绝对想不到!长乐这个村名里藏着古人的 “小心思”~

2025-05-22 09:39 阅读量:2.5万+

华人号:最美长乐

文石村是潭头镇下辖的行政村

该村原本就名为“文石”

历史上却曾经被人们称为“广石”

这是为什么呢?

姜亮 摄

严格意义上说

“广石”的“广”是缺了一捺的“文”字

看起来有点像“广”字

据资料

古人也认为没有这个字

不过

如今在文石村天妃庙的石碑上

还能看到古时候留下来的这个字

(如图一、图二)

 图一:文石村天妃庙的石碑上可见缺了一捺的“文”字。

图二:文石村天妃庙石碑的碑文里也可见缺了一捺的“文”字。

这个缺了一捺的“文”字

是什么来历呢?

故事要从明嘉靖年间说起

明嘉靖十一年(1532),琉球世子尚清上表请封。嘉靖十三年(1534),明王朝派出了吏科左给事中陈侃为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高澄为册封副使,前往琉球祭中山王尚真,册封尚真子尚清。

相传,当年人们好不容易造好了册封舟,第二天就要出发了,却发现全船招的三百多人里,偏偏少了一个掌舵的人。陈侃、高澄感到十分气愤,但是又不好直接说出来,就以“文字游戏”的方式,把这种不悦的心情表达了出来:把“文”字少写了一捺。“文”字的捺不是有点像船舵吗?因此民间相传,自从这件事之后,“文石村”就被一些人称为了“广石村”。在古代一些官方资料中,也出现了这个地名。于是,“广石村”就成了“文石村”的别名。一直到清朝末年,“广石村”的说法还在。

古代人一般是手抄书籍,一代代地把这个字流传了下来。但是进入排版印刷时代后,问题就出来了:参与排版印刷的人不一定了解那段历史,在排版印刷的时候,认为没有这个字,以为是前人写错了,或者是字迹模糊不清。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是“六”字被漏写了一笔,还把它“订正”过来,印成了“六石”二字。

还有人认为

这是“广”字

于是就把它印成“广石”

这样一来

就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村名

导致不少学者因“六石”“广石”等名称

而争论不休

这其中

还有人抛出了一个“万历改名说”

说是文石村名首字

原为缺了一捺的“广”字

村名就是“广石”

有这样一段关于“万历改名说”的记载:“万历初年,县令韩绍巡行,乡老具贴迎接,贴书‘广石子民’。韩知县见‘广’字甚僻,乃加一笔为‘文’,并嘱乡老晓喻众乡亲:你乡文物之盛,而有邹鲁之风,称为‘文’更适当,何必用僻字‘广’呢?‘文石’村名始此,这是万历乙亥(1575)前后的事。”

按照以上“万历改名说”,明万历之前,文石村的村名是缺了一笔的“广石”,万历以后,才把它改成了“文石”,即所谓的“‘文石’村名始此”,时间是“万历乙亥(1575)前后的事”。按照这种说法,看似可以把人们心中的“文石”与“文”字缺了一捺的“广石”的疑惑解决了,但该说法却与历史文献资料矛盾。

陈铭清 摄

自古以来

文石村的地理位置就很重要

因此

不少古代文献资料中

都提到过该村的“大名”

比如,明万历年间,董应举写了一篇《省城第一门户议》,其中多处提到文石村:“闽安镇南出为琅琦门,其最险者为长乐文石澳,六山倚聚,与琅琦对峙。”“若城急水门,不城文石,犹为失险。贼酋得从梅花南入,若文石距山而城,其险天设,又宿兵船于城下,北风则宿于琅琦,贼虽百艘,不敢越此南入。来则惧扼其吭,入则惧我尾其后也。此为镇门之南喙,为长乐之铁障。若有警急,则出一道于文石,南可指挥梅花松下,东可指挥定海小埕,控制既便,咽喉又固,保护省城门户之策,断无逾此也……”

从《省城第一门户议》中提到的“南面的梅花、北面的琅岐、东面的定海小埕”可以看出,文章说的“文石”就是今天长乐潭头镇的文石村,也就是出现在陈侃《使琉球录》以及天妃庙石碑上的那个被写作“广石”的文石村。

而且,董应举曾经提议要在文石建设“军事要塞”,后来还真建了——就是长乐文石村附近的马山炮台。据说,马山炮台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如今炮台的遗址依然保存完好。

文石村位于闽江入海口

曾是海防要地

也是闽江口的重要港口

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积淀深厚

古迹遗存丰富

在文石村边

有一条古石道由岸边延伸入水中

这就是“登文道”古码头

留存至今的登文道。福州晚报记者 石美祥 摄

“登文道”不就是

登上文石村的道头”的意思吗?

不过

后来的《长乐县志》对“登文道”的解释

与《使琉球录》的记载有出入

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退一步说:假设村名确实在万历年间得到修改,而且是由当地父母官亲自订正修改,那么此后,人们就会使用修改后的村名才对。但是从古籍资料上看,从那之后,人们依然称它为“广石”,比如在《使琉球录》里,都使用“广石”一词。

又比如,明万历年间册封琉球国正使夏子阳曾记录“五月朔,余等至广石,大舟亦始至”“计广石登舟,至此几一月矣”;明崇祯年间,福建南平人胡靖曾记录“六月四日,从广石解缆”等等。

到了清朝,根据一些古籍

册封使节们也都毫无例外地

把该村名称写成“广石”

更有意思的是

在一些不同版本的长乐县志中

“文石”与“广石”共存

不过,到了清光绪二十八年,在《江浙闽三省沿海图说》里,干脆不提“文石”了,改称“崖石”。作者绕开了“广石”“文石”的争议,直接把这个军事要地称为“崖石”。但是从书中注释可以看出,作者心里还是放不下“文石”“广石”这个疑问的——他在“崖石”二字下面写了两行注释:“俗作广石,广读作凝O,又作(文字缺了一捺的)广,然於字书无考。”(见图三)

图三:《江浙闽三省沿海图说》里关于村名的注释。

此外,在清末的《福建内地府州县总图》上,醒目地标记着“广石”二字。清康熙年间《福建通志》上记载文石村名的内容写着“广石渡二十二都”。一直到民国时代,不少文献仍然出现了“广石”这个名字。

实际上,文石村的村名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和明弘治年间(1488—1505)。在这个时期出版的《志书》里就已经有了“文石渡”这个名称了,此记载要比明嘉靖年间(1522—1566)和明万历年间早了大几十年。

据此可知

文石村本来就叫“文石”

至于村名首字曾经被写成“文”字

缺了一捺的类似“广”的字

很可能只是古人留下一个“文字游戏”

汉字拆字游戏是汉字文化的精华之一

而全国各地与拆字游戏有关的

文物数量并不多

因此

上述与村名有关的历史文化

也算是文石村的旅游资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你绝对想不到!长乐这个村名里藏着古人的 “小心思”~》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澳门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