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13:55 阅读量:5k+
华人号:军事天地强军征程上的温暖守护
白衣战士,救死扶伤,守护官兵健康,为部队战斗力服务。无论是日常护理、急诊抢救,还是重大演训任务一线,处处活跃着军队护理工作者的身影。他们牢记“姓军为兵、姓军为战”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白衣战士的使命和担当,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让我们一同走近4位军队护理工作者,感受他们悉心维护官兵健康的故事,以此向广大奋战在卫勤保障一线的军队护理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问候。
——编 者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护士长万昌丽
■刘 健 中国国防报记者 孙兴维
万昌丽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张辛夷 摄
前不久,刚刚执行完海外卫勤保障任务的万昌丽,回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她一同执行任务的某部下士李俊专程为万昌丽送来锦旗。李俊说,自己顺利完成任务,离不开万护士长的精心治疗。
海外执行任务期间,李俊不慎摔伤,致右端腓骨远端骨折。了解情况后,万昌丽立即采用闭合复位术为他开展治疗,并且每2小时就检查一次脚踝血液运行情况。到了深夜,她还打着手电筒观察记录患者的体温、皮肤色泽、肿胀程度。为帮助李俊尽快康复,万昌丽还为他量身打造一套训练计划,从冰敷到卧床功能训练,再到下床行走。一段时间后,李俊的伤情逐渐好转。
看着战友状态一天天变好,万昌丽感到无比欣慰:“为官兵健康护航,自己付出再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入伍多年,从普通护士成长为护士长,万昌丽忘不了一次次背起行囊就出发的经历。
2022年,在执行“和谐使命-2022”任务期间,万昌丽被任命为和平方舟医院船ICU病房护士长。在航渡途中,她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海上综合救护演练,按照实战想定与手术预案,对预先了解伤情、后送安置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同时,她还组织开展护理人员盲扎、颠簸下穿刺等技术擂台赛,提升护理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抗震救灾、援外医疗……急难险重任务中,每每出现万昌丽的身影,多年的实战救护经验,让她摸索出不少管用、实用的办法。
“瞳孔不等大,鼻腔出血!”去年,在一场跨昼夜实战化演练中,海军某部一名战士不慎摔落受伤。万昌丽带领战地救护小组冲进训练场时,伤员已经意识模糊,呼吸不畅,血氧饱和度骤降。
检查完基本情况后,万昌丽立即托起伤员下颌开放气道,随后左手娴熟地将伤员头部扶正,右手持喉镜精准挑起会厌。随着气囊鼻咽管顺利置入,监护仪上的血氧数值开始回升——整个过程用时1分40秒。这是万昌丽自己总结的“三步盲插法”,曾在多个紧急救护任务中挽救患者生命。
在随后不到6分钟时间里,万昌丽带领战地救护小组完成了后续护理工作。3天后,从体系医院传来消息:因现场处置及时,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继发性脑损伤。
多年来,万昌丽每年为基层部队开展授课10余次,结合自己的战场救护经验,精心制作训练伤防治课件和演示视频。她参与编撰《训练伤运动康复实操课程》《踝关节运动康复训练手册》《膝关节运动康复训练手册》等多份教材,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2024年,万昌丽荣获上海市护理工作者最高荣誉“左英护理奖”。
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护士辛帅
■巴 涛 刘慧茹 中国国防报记者 孙兴维
辛帅在为手部受伤的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傅鑫达 摄
虽是1.85米的山东小伙子,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护士辛帅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多年来,他以精细入微的护理操作和独创的伤口修复法,被众多患者亲切地称为“生命修复师”。
谈及这个称呼的来历,辛帅回忆起一次为患者护理时的经历。那位患者因外伤导致大面积伤口溃烂,四处求医、反复换药后,溃烂部位仍未见好转,剧烈的疼痛让他撕心裂肺。看着患者无助的样子,辛帅心里不是滋味,决定潜心钻研伤口修复技术。
自那以后,辛帅一有时间就练习操作技能。他先用显微镊夹小米、芝麻等进行练习,直到能够在火龙果里准确挑出黑籽又不伤到果肉。随后,辛帅发现猪肉的颈部纹理较为精细,他就专门买来猪颈肉,用颜色笔标出“腐烂肌肤”和“健康肌肤”,反复练习实操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他能够准确挑出腐肉,还总结出“一稳二准三快”的清除腐肉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进修深造,辛帅取得了国际造口治疗师、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国际伤口治疗师等多项专业资格证书。近年来,他自主研究的“阶梯式离心修复伤口法”成为又一绝活,该技术以“零排异、愈合快”的核心优势,将传统治疗周期缩短50%以上,每年治愈军地患者超百例。
去年8月,一名退伍老兵找到辛帅。该患者手术后伤口周围形成深达5厘米的窦道,每天都会渗出脓液,经过多次外科清创手术都没有得到改善。长此以往,患者身上异味较重,不愿出门,长期卧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身体虚弱,加大了愈合难度。
听说辛帅修复伤口的绝活,老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他。见到患者后,辛帅二话不说,当即俯下身仔细检查伤口,细微的动作,让老兵瞬间安下心来。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老兵的伤口完全愈合。出院那天,得知自己终于不用带渗液垫出门,年近花甲的老兵,向辛帅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最直接的医务工作者。”辛帅认为,护理工作关系病人的安危,更需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不断创新护理技术。
一次,某部一名战士在训练时不慎摔伤,导致右大腿挫伤伴深层组织坏死感染。面对创面受伤的复杂情况,辛帅与医生一起论证,在清创治疗中,采用“洋葱式清创法”,由浅及深清除失活组织与坏死脂肪。经过几周的治疗,那名战士的创面完全愈合,愉快地回到训练场。
追求无止境,服务无止境。辛帅常说:“为官兵减少一分病痛,就是为战斗力增加一分力量。”
新疆军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长李晓炜
■李 依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李伟欣
李晓炜与患者亲切交谈。李依 摄
“护士长,耳穴压豆太神了!近段时间,大家的睡眠状况改善了不少!”近日,新疆军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长李晓炜收到这条来自喀喇昆仑山的短信,心里顿时泛起一股暖流。手机屏幕上简短的一句话,承载着她对高原战士们深深的牵挂。
李晓炜与高原结缘,还要追溯到1999年。那时的她刚工作不久,便主动申请随队上高原参加卫勤保障。她忘不了在高原的日日夜夜:接送患者、留置观察、哨卡巡诊……李晓炜深入风雪扑面的哨卡,听着夜巡战士的咳嗽声。她深知,对在“生命禁区”中坚守的战士而言,健康是最大的底气。
在新疆从事护理工作近30年,李晓炜扎根临床,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护理实践深度融合,潜心研究适用于高原环境的护理方法。
高原寒冷,李晓炜就学习温阳散寒的督灸;战士训练强度大,她便开始研究缓解疼痛的全息刮痧;面对高原战士们普遍的困扰——失眠,她重点钻研耳穴压豆。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李晓炜成长为一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行家里手。
一次高原巡诊,李晓炜得知一名战士失眠严重,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于是向其传授耳穴压豆技术,使这名战士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官兵找她求助,“护士长,听说耳朵上贴个小豆子就能治病,我们都等着您呢!”
在李晓炜看来,高原巡诊,不只是一次次贴豆和按揉,更是一场场信任的建立、一次次将心比心的交流。“在高原严寒与缺氧的边防线上,我有责任用专业的护理技术呵护官兵健康。”李晓炜说。
一次巡诊临近尾声,李晓炜注意到一位年轻的战士徘徊在诊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走进。她主动上前询问,战士这才低声说,自己排便困难,听说耳穴压豆对这个也有帮助,但不好意思当众开口。
听到这话,李晓炜将这名战士带到诊室,一边为他开展诊疗,一边耐心地叮嘱高原上的饮食和生活细节。诊疗结束,她亲切地对这名战士说道:“以后有问题,随时来找我。”
这些年,李晓炜带领科室护士们开展“传帮带”活动。她白天忙着诊疗,晚上加班备课,为基层卫生员们讲理论,做示范,并将自己的课件、视频、诊疗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近段时间,李晓炜正在外地学习,心里却时刻惦记着高原上的战士们。白天,她利用课余时间和老师交流高原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等,一起探讨护理方法。到了晚上,李晓炜依然在翻阅资料,她说:“想多学点,把更多好方法带回去帮助大家。”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主管护师于琨
■徐艺洋 中国国防报记者 荣俊运
于琨为老干部遗孀进行血糖检测。张一鸣 摄
“于护士,我爸明天到了换尿管的时间,又得麻烦您跑一趟医院了。”一天傍晚,收到老干部女儿孟戈的微信后,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主管护师于琨,有条不紊地着手准备起来。
“孟爷爷最近住院了,我换管他心里踏实。”于琨一边整理器材,一边解答记者的疑惑。多年来,凭借自创的“三轻三暖”换管秘诀,即使住进医院,老干部们也时常要求“请于护士来换管”。对于来自老干部们的“专属信任”,于琨既觉得荣幸,也深感责任在肩。
留置尿管更换看似容易,更换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每次换管20多分钟,于琨常常汗流浃背。但看着老干部在换管过程中没有感到不适,于琨总是觉得很有成就。5年来,于琨为老干部更换尿管200余次,交上了一份“零感染、零损伤”的答卷。
谈及赢得老干部们“专属信任”的秘诀,于琨坦言,并不是只有专业素质过硬那么简单,还要具备能真心为老、真情助老的爱心和热心。
“孟爷爷的降压药在床头柜第一个抽屉”“赵奶奶换季时容易腰痛”“李爷爷最近有些失眠”……在于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记者看到她为每名老干部制作的“专属私人小提示”,从饮食习惯到生活方式,从日常用药到既往病史,都详细记录在册。
“哪怕是服务一个人,暖了一颗心,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如此有意义。”于琨说。
在干休所里,一些老干部常年饱受风湿困扰,每逢天气变化时腰腿就会疼痛难忍,无法自主行走。一次偶然机会,于琨了解到中医治疗风湿病的理念,为了帮助老干部们缓解病痛,她开始自学中医。
此后几年,她先后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针灸大成》等5部中医类专业书籍,书柜里摆满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根据老干部的身体实际,于琨在人体模型上标注出专属穴位。为了能更准确掌握艾灸时的火候,她就用自己的手臂试验温度,前期由于经验不足,常常被烫得青一块紫一块。
“小于护士的艾灸真管用,比灵丹妙药都好使!”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按摩,一些老干部的腰腿痛明显缓解,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表扬于琨一番。
“他们用忠诚和热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倾心为他们服务,是我莫大的荣耀。”面对来自老干部们的交口称赞,于琨时常这样勉励自己。望着办公室里“柔肩担重任,丹心护桑榆”的锦旗,于琨说,只要老干部老阿姨有需要,我会一直守护在他们身边。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