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16:41 阅读量:1.3万+
华人号:福州城事练就“独门绝技” 迈向进阶之路
——三个维度折射福州专精特新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激活市场的“一池春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这是“专精特新”连续4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专精特新为何如此重要?专精特新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如何实现创新突围?从福州相关企业的鲜活实践中,可以找到答案。
林志强展示该公司生产的智能交通镜头。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速度:
技术创新造就“快且强”
声、光、电,食、住、行,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角落,广大“福州制造”正在通过打破一个个“速度”的边界,重塑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福建省南铝结构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罗源县的生产基地,铝合金模板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条与众不同的生产线实现了从铝制模板的机械臂夹取到半成品铝制的自动化生产,整个过程仅需75秒,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原先需要60名工人现场作业的场景,如今已被缩减至仅需6名工人,显著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数字赋能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比如全自动角度锯床的引入,将铝模板楼梯狗牙底板由原来的纯手工划线、开孔、手工推台锯下料优化成全流程参数设定,一次性下料成型,由3人作业优化至1人作业完成,同时生产效率同比提升10倍以上。”南铝结构公司总经理孙杰浴介绍。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块铝制模板的生产加工要经过上料、锯、冲、铣、焊接、整形等工序,需要在标准模板和异形模板间快速切换生产线。“这条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了铝模板生产全过程工序,并且不同规格产品能实现一键切换生产,具备24小时不间断生产能力,可实现黑灯或无人的情况下稳定生产。”孙杰浴说。
无独有偶,福建辉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也尝到了由提速带来质变的甜头。
在电线电缆这一传统制造业领域,稳定性是行业的核心挑战。作为一家专注于电线电缆市场二十余年的企业,福建辉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生产线的提速,使得其电线能够在1000℃的高温火灾环境下保持长达3小时以上的稳定输电。
“速度是我们的加分项。”辉阳电缆总工程师廖昌昌说,公司成功将直径1厘米的电线的挤出速度提升了两三倍,达到每分钟200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在导体拉制退火工序中,公司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日处理能力从原先的30吨标准铜提升至55吨,同时单位综合能耗下降了40%,实现了速度与效率的双提升。
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内探讨技术问题。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精度:
毫厘间蕴藏大乾坤
精度,亦是时代的刻度。在技术创新这一“利器”下,福州企业一次次尝试中不断突破极限,“锱铢”必较、分毫必争,打造出一个个“福州精度”。
走进位于闽侯的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展览大厅,精密光学元件、智能交通镜头、红外镜头等百余件科技创新产品有序排列。
“别看这块玻璃直径仅约15厘米,但上面分布着20余块光栅,价值上万元。我们的显微物镜则拥有纳米级精度,分辨率高达200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百分之一。”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林志强说,公司产品服务于全球众多的先进装备制造、光学仪器、安防监控、生物医疗等行业客户。华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丹纳赫、安捷伦等国外生物医疗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都是福特科光电稳定的合作伙伴。
“支撑市场优势的是持续的技术迭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占领细分市场主导地位,是福特科光电不断实现超越发展的秘诀所在。”林志强说,最近三年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超1.2亿元,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近200项,申请中的专利约250项。目前,福特科月产镜片最高800万片,月产镜头最高100万个,拥有授权专利近200项,全国每10个智能交通镜头中,就有6个由该企业制造。
在方寸之间谋广阔天地,一个个专精特新企业凭硬核实力脱颖而出。在上个月举办的“福兴聚光·创启四链”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福州光电产业专场)对接活动现场,海创光电自主研发的1.5微米光纤激光雷达光源模组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功耗比最佳的第一款大规模量产车规级产品。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环境感知传感器,就像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海创光电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采用降额和冗余设计实现了激光雷达光源模组符合车规级要求的高可靠性;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光器件和绕纤工艺技术,满足了激光雷达光源模组的小尺寸、低功耗的要求;采用独有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国有产业链的优势,解决了激光雷达光源模组在激光雷达整体成本占比较高的难题,是第一款大规模量产车规级产品,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车路协同、机器人、测绘、高精度地图、智慧交通等领域。
汉特云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记者 石美祥 摄
福州温度: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数字技术不断发展,能否让人们从繁琐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靠海吃海,能否既把海产吃深吃透,又保障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对这些民之所需,“福州制造”在致力于攻关的同时折射出科技“温度”。在广大专精特新企业,当科技与民生碰撞出火花时,一场关于提升幸福指数的革新就此开启。
“笨小宝”在车站机场为客人带路,“笨小卫”按时清扫路面,“笨小逻”在园区巡逻……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笨笨家族”系列机器人,每天忙碌在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中,正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小助手。
成立于2019年的汉特云,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域控制器、软件操作系统、智能网联云控平台三大核心技术以及三类底盘平台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研发3款自主移动底座以及20余款智能机器人产品,其产品聚焦社区、楼宇、机场等公共服务场景,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5个国家的20多个城市。
“未来,汉特云将立足于自身研发和制造优势,持续深化具身智能技术攻关,加速推进多元化应用场景落地及全球化市场布局,精准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汉特云有关负责人介绍。
而对位于连江县的福州日兴水产食品公司而言,其科技的“温度”来自不断深耕鲍鱼养殖加工全产业链,丰富人们的餐桌。
据介绍,日兴水产通过发展成为“养殖+加工+研发+销售”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鲍鱼加工的综合利用与附加值,其鲍鱼产品涵盖冷冻粗加工、罐头深加工、小分子肽等海洋生物制品,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3项。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日兴水产董事长江铭福说,为此,日兴水产从养殖基地源头着手,通过全球可持续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国际双认证、有机养殖与有机加工双认证、无公害认证,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可溯源的原料和产品保障。
创新为“桨”好远航。在榕城大地,一批又一批逐“新”攀“高”的企业,练就“独门绝技”,持续释放澎湃动能,好比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让高质量发展的大船行得更稳更远。(记者 颜澜萍)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