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与智利诗人德罗卡孙女帕特里夏的几次遇见

2024-05-01 15:48 阅读量:11.2万+

华人号:中拉智讯
时隔四年,我终于回到智利,此行的一大任务,便是补充我的论文——“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智利来华诗人视域中的中国形象”的相关材料。1964年,智利诗人巴勃罗·德·罗卡(Pablo de Rokha)[1]应邀访问中国五个半月,并创作诗集《红色中国》( China Roja)。次年,作家出版社选取了其中二十首,出版了该诗集中文版《献给北京的颂歌》。2020年,正值中智建交50周年之际,其西班牙语原版《红色中国》在智利由南方出版社首次公开出版发行。
抵达圣地亚哥,在导师的指点下,我关注了各位诗人基金会的社交网络账号。他点拨道:“很多时候,运营账号的就是诗人的亲人,或许他们那里会有一些当年的信件、日记,或者别处找不到的出版物,这些对研究都很有帮助。”11月的一天,我看到了德·罗卡基金会所发布的雷伊纳(Reina)社区文化分享活动便决定前往,参加分享的有德罗卡的孙女:帕特里夏·塔格莱·德·罗卡(Patricia Tagle de Rokha),我想着,能和诗人的孙女见一面总是好的。

第一面:

“我们诗人的孙女刚从中国回来!”

巧的是,那天坐的公交车也是“巴勃罗·德·罗卡社区”方向。在圣地亚哥东部的高楼大厦间走着,地图却将我指引到一个院子里的小平房,穿过一条小路,来到一个破旧的厂房一样的平房,便是今天的活动会场了。

我来得比较早,如果不是刚刚在门口已经有人跟我确认过是否来参加雷伊纳社区活动,我真的很怀疑自己有没有走错会场。这的确是一场邻里活动,大家都很熟悉,忙着吃会场小零食,吃水果,喝咖啡,转悠着各种打招呼,就算活动开始了还是吃得不亦乐乎,还有好多老太太特别友好地跑到我身边跟我讲话。我又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海报,右边是我熟悉的德罗卡的形象,没错。

雷伊纳社区是诗人离开南部家乡利坎滕(Licantén)后在圣地亚哥长期居住的地方。正对着我们的会议桌前坐着一位身穿红色毛衣,戴着红色项链的女士,头发卷卷的,面容和善。我想,她应该就是德罗卡的孙女帕特里夏了吧。

没想到,主持人介绍她的时候,以一个高昂的声音宣布:“我们诗人的孙女刚从中国回来!”

上个月中旬,帕特里夏与智利总统博里奇(Gabriel Boric Font)一同访华,现在,她出现在她爷爷曾经生活过的社区的文化遗产分享会上。她讲述着她的中国行,她爷爷的中国行。说她本已适应一个人的安静生活了,而总统那边来电话请她一同去中国的时候,她不禁热泪盈眶(观众也掌声雷动),决定无论如何,她一定要去。

图1 帕特里夏讲述中国行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在社区友邻强烈要求下,她又念了一遍上个月在北京活动时的致辞。她说着她爷爷在《群众》( Multitud)杂志发表关于致敬中国的诗歌,那篇有名的《人民中国的火之歌》(“Canto de fuego a China Popular”);说着她爷爷去中国的时候,正生着病,一路上得到了东道主24小时无微不至的照顾;说其实她爷爷一直想去中国看看,因为他以为,在那里,正义已经来到了。
活动结束后,我走到她面前,说:“我就是从中国来的。没有想到,您就是上个月和总统一同访华的诗人孙女,今天恰好听到您讲述在中国的经历,我太感动了。”
她微笑着,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问道:“你是记者吗?”
我说:“我不是,我在研究上个世纪来华的诗人,还写了一点东西。”
她看到拿出来的那些纸张,便说:“我们何不找个安静的时间,去我家慢慢看呢。”她于是在我的手机上写下她的手机号,说:“下周三,给我打电话。”

第二面:

她送了我五本书

还没等到周三,我便收到了帕特里夏的消息。她发来了她家的地址,我们约好周三下午三点见面,她补充到,那个爬满三角梅和葡萄藤的就是她家。

走在路上,我感到奇妙极了,我们才见了一面,她就已经邀请我去她家了!走到她家附近,我正抬头确认着门牌号,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上方传来:“这里。”帕特里夏十分准时,三点钟她准点推开窗户,发现在楼下逡巡的我,又下楼来开门。今天的她身穿黑色马甲,里面是白衬衫,裤腰很高,显得十分干练。贴面礼时又发现她蓝色的耳坠精心搭配着的蓝色项链,优雅知性。

原来她是个画家。二层楼的小楼,一楼是帕特里夏的画廊,挂着一幅幅充满灵性的画作,里面是一个别致的院子,来自世界各地的木雕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每个角落都透露着主人的心思。往里走,一个木质台子在树木盆栽中掩映着,是个办诵诗会的好地方,还有一只灰色兔子在院子中跳来跳去,安然接受着人们的抚摸。到了二楼客厅,这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感的地方,四处都是帕特里夏的画作,挂在墙上的,放在地上的,摆在画架上未完成的,走在这里,便从一个梦境穿梭到另一个梦境。沙发前的茶几上,一张立起来的照片引人注目,那是她在中国参观时,智利代表团与中方人员的合照。

帕特里夏已经洗好了车厘子放在客厅的桌上。我把关于她爷爷的论文送给她,没想到,她坐在桌子上大声地念了出来,逐字逐句,从头念到尾,时不时给予评论。当我提到诗歌中所描绘的中国女性形象,她提到:“从前就听爷爷讲过,去中国的时候他被邀请去看成百上千的女民兵背着背囊竞渡长江,场面十分震撼。”聊天的间隙,她去准备了小蛋糕,又泡了中国之行带回来的龙井茶。帕特里夏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又很随和的人。在她面前,我很放松,我们什么都聊,她的故事,她爷爷的故事,我的故事。我们才第二次见面,便聊了足足五个小时的天。

她带我去参观书房,多是德罗卡家族的诗集,墙上还挂着阿连德总统(Salvador Allende)及其夫人的照片。2020年出版的《红色中国》摆在显眼的位置。她问我有没有这本书?说他们也送了博里奇总统这本诗集。我说我只在网上买了电子版,还没看过实体书呢。她其实也只有两本,果断把其中一本赠予了我。还告诉我,《红色中国》的中西对照版也即将出版。她又给了我一本德罗卡的自传,说这本书很重要,一定要看。之后又在书房里左找一本,右找一本,有德罗卡的,还有他妻子和儿子的诗集,这三本书是一个系列,其中一本她也只有一本了,她又在柜子里找,好在又找到了一本,于是把那本也给了我。每一本她都题字纪念。

图2 帕特里夏每本书都题字纪念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拿着沉甸甸的五本书走出门时,我才发现,葡萄藤与三角梅围绕的门牌号下有一个标牌,下面黑色的字体写着“德罗卡工作坊”,上面红色的钢笔与画笔交叉,黑色与红色是德罗卡最爱的两种颜色,诗歌与绘画是这里的主题。

第三面:

国立中学的签售

上次见面以后,帕特里夏又邀请我参加由出版社组织的在国立中学的图书签售活动。这个中学很不一般,培养出了十八位智利总统,号称是全国中学生运动的中心。在四楼的图书馆,座无虚席,落座的都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本次要签售的三本是巴勃罗·德·罗卡和他的夫人温内特·德·罗卡(Winétt de Rokha)以及儿子卡洛斯·德·罗卡(Carlos de Rokha)的诗集。

图3 穿着校服的中学生排队买书、等待签名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帕特里夏和一位研究卡洛斯的青年克里斯蒂安讲述着这几本诗集,值得一提的是,帕特里夏很少直呼诗人德罗卡的名字,总是亲切地称呼“我爷爷”。出版社送了几本书给幸运学生。随后,还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们排队买着书,又排队让帕特里夏签名。一位金色头发的男孩说他其实是大学生,看到有活动便来了,中学时他便读德罗卡的诗歌,帕特里夏抬头说:“那我要送你一本我爷爷的诗集。” 

图4 帕特里夏与读诗的大学生交流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帕特里夏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人,活动结束后,下楼梯没有灯,我还在想提醒她慢一点,或者拉着她一起下,没料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蹭蹭蹭地走下去了,比我还利索。活动结束后已是掌灯时分,她还要和今天组织活动的朋友们去酒吧喝一杯。

在这场活动结束后,帕特里夏告诉我,她正在组织重建他爷爷曾经办的《群众》杂志,希望年底面世,希望我也能写点什么,这个消息真让人兴奋。

第四面:

煎金枪鱼与皮斯科酒混合的下午

帕特里夏又邀请我去她家了。这天,一位青年在这到处测量着什么,他是德罗卡基金会的秘书,一月份,他就要在帕特里夏的院子里,举行他的婚礼。帕特里夏当然是满心欢喜地配合着做些准备活动。

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下午,帕特里夏准备了煎金枪鱼和蘑菇意面,又准备了皮斯科沙瓦(Piscosour)和皮斯可乐(Piscola),说:“来智利,可不能不喝这两味酒。”我带了烧卖和烧排骨来,帕特里夏把她的那份全部吃完了,赞不绝口:中国的食物真好吃啊。

这次我得以在她的画廊多待一段时间,多欣赏她的画作。她的画色彩非常丰富,人类以多种姿态出现在画中。尽管我不懂画,她也耐心地一幅一幅地讲解画作,其中一幅汇集了各种来自智利南部的动物,那是人与自然的连接;一只白色的猫咪是她的朋友寄养在这的,现在也出现在画上。 

图5 帕特里夏与作者在帕特里夏的画廊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帕特里夏说她很会变废为宝。墙上挂的一个系列的小画竟是在电脑散热板上画的。一天她在垃圾桶边看到了这批散热板,欣喜若狂,赶紧带回家清洗晒干,之后便能作画了。于是,黑色的金属散热板有了多彩的音调。卧室里的彩色箱子是她的朋友从瓦尔帕莱索的港口买来的,说是看到这些箱子,便知道帕特里夏会喜欢,于是她让一个个平平无奇的箱子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她说,要是还有箱子,她还想画呢。她真是个天生的艺术家啊。
她还邀请我参观她的卧室。在我看来卧室是一个很私密的地方,这让我觉得和她又亲近了很多。她的卧室很大,也非常有艺术感,项链与耳环恰到好处地挂在墙上的壁毯上。我还看到了她去智利驻华大使馆参加德罗卡雕像揭幕时戴的蓝色项链,和上周活动的红色项链是一对,在床的两边遥相对望。
图6 帕特里夏与智利总统博里奇在德罗卡雕像揭幕仪式上
图片来源:智利总统府新闻网
https://prensa.presidencia.cl/fotonoticia.aspx?id=273845
采集时间:2023年12月29日
帕特里夏提到,《群众》杂志定于12月末在线上举行发布会,邀请我作为嘉宾参加杂志的发布会。

第五面:

重建《群众》杂志

1939年,德·罗卡及其夫人温内特·德·罗卡共同创办了《群众》杂志,运行至1963年,办刊宗旨是“人民与高雅文化的杂志”。60年后的2023年,他的孙女帕特里夏决定重启《群众》杂志,与帕特里夏认识才一个月的我竟然有幸被邀请去发布会。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远在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的研究德罗卡的专家安东尼奥·曼努埃尔·查韦斯·奎尼亚斯(Antonio Manuel Chaves Cuiñas),还有来自委内瑞拉的编辑、诗人格拉蒂斯·门迪亚(Gladys Mendía)。

2004年,帕特里夏决定创建德罗卡基金会。自那以后,她就致力于恢复传播德罗卡家族的诗歌及其它作品。她说她很久以前就想重启《群众》杂志,今年这个愿望终于以电子版的形式得以实现。新《群众》里,帕特里夏的第一篇文章就盛赞了中国之行给她的美好印象,并表达了对《易经》和《道德经》的兴趣,特别是《易经》这本书在她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图7 新《群众》杂志线上发布会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当我谈论到与帕特里夏的友谊,特别是在她家中感受到的温暖时。安东尼奥说,2014年,他来智利参加德罗卡诞辰120周年诵诗活动,当时正是南半球的12月,帕特里夏盛情邀请他和家人去她家参加跨年的宴会。格拉蒂斯是在智利定居的委内瑞拉人,她说每次去帕特里夏家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都能受到很好的招待。我们都被帕特里夏的人格魅力打动。帕特里夏说,友谊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几年前,突然有个年轻人叩响她的门铃,说着自己对卡洛斯·德·罗卡诗歌的热爱,他就是参加国立中学活动的克里斯蒂安,如今他正与帕特里夏筹备着德罗卡家族信件的编辑出版。

我想到,六十年前,帕特里夏的爷爷德罗卡受邀前往中国;六十年后,她受邀前往中国。六十年代,来智利大学交换的中国学生便受邀来到德罗卡的家;如今,我也被邀请去德罗卡的孙女的家。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动的传承。

在智利,我所研究的诗人们是如此之近,他们是大家谈话的焦点,他们的后人成为了我的朋友。我本想着是搜集更多的材料,却是在这过程中与闪着光的灵魂相遇。我与帕特里夏真正意义上的见面仅有四次,却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圣诞、新年,我们也在互相问候。期待,2024年,还有更多的故事。

【作者介绍:汪可可,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智利圣地亚哥大学访学交流,研究国家是智利,主要研究方向是智利诗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与智利诗人德罗卡孙女帕特里夏的几次遇见》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老挝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财经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热门排行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