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张成:把主防警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2025-05-03 12:29 阅读量:1.9万+

华人号:西部法治

在蓝田县洩湖镇的各个村落里,总能看到一个藏蓝色身影穿梭于街巷之间,村民们见到他,都会热情地唤一声“娃他叔”或是“侄娃子”,这个被大家亲切称呼的人,就是蓝田县公安局洩湖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张成。自2012年入警以来,他已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了十三年,十三年间,他用真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用实干赢得群众的信任,成为了村民们口中“比亲戚还暖心”的人。

四步调解化心结 —— 从“十年积怨”到“一元和解”

在洩湖镇,说起张成的矛盾化解四步法,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小张总能把‘死结’变成‘心结’。” 他总结的“说案引导、换位思考、多元参与、亲情带入”四步法,正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金钥匙”。前段时间,徐梁坡村的李姓两家一起长达十年的恩怨纠纷在他手中得以圆满解决。当天因天然气公司施工钻孔问题,两位老李产生分歧,从口角之争演变成肢体冲突,最后双方甚至找好了律师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张成接手后,没有急于按流程处理,而是多次走访双方家庭,了解积怨根源。原来,两家从上一辈就存在矛盾,加之多年来的生活摩擦,积怨深、情绪大,直接处罚很可能引发更大矛盾。那些日子,张成白天与双方进行调解,晚上在家反复琢磨解决办法。一天夜里,他突然想起 “六尺巷” 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不正是化解邻里纠纷的智慧吗?正好也套入自己的四步法试试。

第二天,张成把双方约到村委会,首先给双方讲起“六尺巷”的故事:“古人能各退三尺成美谈,咱两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何苦让怨气堵了心?”故事让双方也放下了戒备,愿意坐下来谈。接着他引导两人回忆起过往的情分:“李大哥,你家孩子生病时你不在,还是老李给送去的医院;李大哥嫂子家里种的菜也没少给老李家送,这些情分咱不能忘啊。”一番话让两人陷入思考,语气也软了下来。随后张成趁热打铁,组织提前邀请的村委会干部与乡贤组成调解小组现场梳理争论、息纷止争。最后张成以“晚辈”身份提议:“论辈分我该喊你们叔伯,这事儿咱各退一步,责任方赔偿一元钱,既是歉意,也是咱重续邻里情的开始。”

当老李把一元钱递到对方手中时,两人相视一笑,十年的恩怨就此化解。“本来都做好打官司的准备了,没想到‘侄娃子’用古人的智慧解开了我们的‘心结’。”老李感慨地说。在洩湖派出所,每年一百余起矛盾纠纷在张成的四步调解法中迎刃而解,他总是说:“农村的矛盾大多是‘面子’‘里子’的事儿,用真心换真心,比生硬执法更管用。”

暖心服务无小事 —— 群众心中的“24 小时热线”

张成的同事都知道,张成有个习惯:每次走访群众,都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还特意叮嘱:“乡党,有事儿需要帮忙就言传,我能力范围内一定尽力!”他的私人电话成了群众的“24小时热线”,微信里也加了800多位群众,每一条信息他都认真回复。

今年春天,三里镇的陶老太太徒步四个小时,背着自己挖的草药来洩湖镇赶集,可还没到集上就迷了路。有群众发现后直接打电话联系张成,接到电话后张成迅速赶往现场,看到老太太又累又饿,还迷了路,他心疼地说:“大妈,我带你到集上卖药材,卖完送你回家。”张成拉着老太太,转遍了街道的各个药材铺,把老太太采集的药材售卖干净,随后驱车10多公里把老人送回家中。

去年冬天,一位住在洩湖镇最偏远村子的张老太太在县城看病后打不到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张成。当时张成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正准备回家,但他二话不说,立刻驱车,把老人安全送回家中。“这么晚了,我以为张警官不会接电话,没想到他比亲儿子还靠谱!”老人逢人就夸。

这样的“小事”在张成的工作中屡见不鲜:来自渭南的群众手机丢失后定位在洩湖镇的村子里,因为定位信号不准确,他与村干部组织村民顶着烈日挨家挨户找了一整天;村里老人电话莫名被扣费,他亲自上门帮忙查询处理;留守儿童叛逆厌学,他主动上门谈心疏导;甚至有群众家里的牛羊走失,第一个想到的也是给张成打电话。张成常说:“群众愿意找我,是信得过我。对我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在他看来,警察的工作不应该是流程化的处置,而应该是有温度的陪伴。正如村民们所说:“张警官就像咱自己的亲戚,有他在,心里踏实!”

十五分钟的坚守 —— 走街串巷的“流动课堂”

“李大爷,最近有没有接到陌生电话让你转账啊?那都是诈骗,千万别信!”“王大哥,骑电动车记得戴头盔,安全第一!”每天傍晚,总能看到张成拎着一个装满宣传资料的手提包,走进各个村民家里,一待就是十五分钟。这是他坚持多年的“十五分钟宣传法”。“十五分钟一般是大脑高效运转与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时段,所以不管多忙多累,每天都要走进几家农户,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反电诈宣传、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知识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张成说。

张成宣传时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带着“土味”智慧,一件件案事例也是信手拈来:讲反诈,就举隔壁村老张差点被骗光养老钱的例子;说交通就指着村口的国道:“这条路车流量大,去年老王就因为没戴头盔出了事故,结果住了3个月医院,咱可不能马虎。”遇到老人,他耐心教他们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遇到年轻人就提醒注意网络安全,陌生的链接不要点,好奇心害死猫。

村民们都说,张成的宣传“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有一次,一位老大娘接到冒充孙子的诈骗电话,对方说在外地出了车祸需要汇钱,老大娘想起张成说的“凡是涉及转账的电话都要先核实”,立刻给张成打电话确认,及时避免了损失。“要不是‘娃他叔’天天念叨,我这一辈子的积蓄就没了!” 老大娘感激地说。张成常说:“宣传不是任务,是保护群众的‘预防针’。每天多走几家,多聊几句,群众的安全意识就多一分。”

在洩湖镇的十三年,张成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他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用 “四步法”的智慧化解矛盾,用24小时在线的暖心服务赢得信任,用每天十五分钟的坚持守护平安。村民们不会说漂亮话,但他们用最朴素的称呼 ——“娃他叔”“侄娃子”表达着对张成的认可与亲近。

正如张成所说:“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我做的都是小事,但把小事做好,就是对群众最大的负责。”在派出所主防的战场上,他依托“531”警务机制,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成为了群众心中永不褪色的“暖心亲戚”。而这,正是新时代社区民警最动人的模样。

(曹梦瑶)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张成:把主防警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韩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