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16:38 阅读量:4k+
华人号:光明网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袭之后,印巴两国关系持续紧张。5月3日,印度禁止该国用户访问巴基斯坦演员和板球运动员的社交平台账户,并停止两国间的邮政服务;巴基斯坦海事局则宣布,禁止印度船只进入该国港口。
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镇,26个无辜生命在3名袭击者的枪下消逝。印度第一时间将该事件定性为“巴基斯坦资助的恐怖主义”,称将采取一系列强烈报复措施,巴基斯坦则坚决否认与恐袭事件有关,并表示自己的“130枚核武器可不是摆设”。
印巴互不妥协让步的强硬态度及系列反应,已使两国关系陷入僵局,且不排除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熟悉的对抗节奏
恐袭事件发生后,印度不出意外地指责巴基斯坦,并祭出暴风骤雨般组合拳:驱逐巴基斯坦外交官、暂停河水共享、废除贸易协定,甚至切断印度河上游水源。
根据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印度有义务让其控制的河流的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该条约历经多次战争和冲突未被中断,被视为印巴关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中断水源供应,无疑将对巴基斯坦的粮食生产等产生极大影响。
将水资源进一步武器化等长期预案的激烈措施付诸实施,表明印度的行动并非单纯的反制,因为针对此次恐袭事件的调查结果还未明了,甚至权威的调查都还没有启动。
印度之所以如此快速地作出一系列激烈反应,是试图尽快争取国际同情,坐实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的“铁证”,给巴基斯坦安插“理想”的罪名和标签。
面对准备充足的印度“三板斧”,巴基斯坦也予以快速应对。一方面,巴基斯坦否认支持克什米尔的暴力事件,表示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暗示印度借“假旗”行动策划了该事件,还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对事件进行透明和中立的调查。
5月2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呼吁国际社会对该事件进行可信、透明和中立的调查。巴基斯坦还在联合国呼吁主要大国加大参与力度,防止巴印危机继续升级。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认为,印度对巴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极不负责任,且缺乏法律依据。巴基斯坦也快速宣布了对印度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甚至被迫祭出了“核盾牌”。
印巴这一对宿敌再次陷入熟悉的对抗节奏:外交制裁、军事对峙、擦枪走火、口水战升级,甚至连核威慑的阴影也在若隐若现。
印度版的“9·11”?
这场看似熟悉的危机,不仅再次撕开了克什米尔问题的伤疤,更在被印度极力渲染为印度版的“9·11”事件。印度试图以此作为打击巴基斯坦的绝对正当理由,双方冲突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不容低估。
从双方的应对过程不难看出,印度利用恐袭事件主动进攻,塑造“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的叙事,与巴基斯坦的匆忙被动应对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既是两国综合国力对比悬殊的自然反映,也是借势出招和无奈应对之下自然产生的结果。
4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授权印度武装力量对恐袭事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表示印度武装部队拥有“完全的行动自由”来决定任何军事反应的方式、目标和时间。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则表示,巴基斯坦军队“已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准备”。
在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中,剑拔弩张的程度超出以往。
印度国内反穆斯林情绪严重,且报复巴基斯坦的呼声较高。此次恐袭事件被印度一些民众和部分政党视为伊斯兰恐怖主义行为,激化了印度的民族宗教矛盾,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针对穆斯林的袭击和暴力行为也显著增加。以“今日印度”为代表的印媒更是鼓噪巴陆军参谋长渴望与印度开展小规模战争,以渲染战争气氛。
与此同时,印度采取的一系列报复措施已引发巴民众和政党的不满与愤怒,巴国内还发生了反印抗议活动。
有分析认为,目前印巴民众敌视彼此的情绪高涨,民族主义言论升级,两国均面临巨大的“观众成本”。为安抚国内民众,两国均有可能采取有限的军事行动。
但是,印巴至今又都保持着一定克制,原因是两国都有多重顾虑,其中对全面战争的风险评估是保持克制的重要原因,印巴两国的核能力对爆发全面战争也具有巨大的威慑与平衡作用。
客观来看,印度发动战争的借口不足。印度想给巴基斯坦安插罪名的意图只在印度国内得到了惯性的支持,但其宣传策略并未争取到国际社会的信任。国际社会虽然同情袭击事件中的遇害者,一致谴责恐怖主义袭击,但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并没有将恐袭事件直接与巴基斯坦相关联。
更何况,一旦爆发战争,印度所期望的大幅增加的外国投资显然会戛然而止,将给印度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甚至有可能直接终结印度的崛起梦。
巴基斯坦更无意在此时间节点与印度进行一场全面战争。今年以来,巴基斯坦政局开始步入稳定状态,但经济发展依旧挑战重重,安全局势仍未获得根本性改观。在此背景下,与印度发生大规模对抗显然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有限冲突”与战争风险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极为敏感的“火药桶”,针对平民的袭击曾多次引发印巴冲突乃至战争。1965年爆发的印巴战争,导火索是克什米尔游击队对印度军事目标发动袭击;1999年,点燃卡吉尔冲突的引信是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渗透控制线;2001年印度议会遭遇恐怖袭击后,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武装组织策划袭击,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险些引爆战争。
克什米尔的归属之争及恐袭之痛,归根结底是英国殖民者刻意留下“连环炸弹”所致。1947年《蒙巴顿方案》的出炉尤其是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安排,注定了这片土地上的纷争不会停歇。
一如英国人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之间强行划定的“杜兰线”,以及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等,这些带着英国人名字的殖民遗产,被英国自诩为高明的地缘政治杰作,却给相关国家制造了长期的纷争,更使一些国家和人民长期承受着灾难性后果。
可以说,在克什米尔的群山之中,埋藏着英国殖民者刻意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这些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继而传播新的仇恨的种子,如此循环往复。因此,类似“4·22”的悲剧才会如同诅咒般循环上演。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印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政策持续激进化,激发了该地区激进组织的反弹和巴基斯坦的对等反应。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方向逐步确立,印度政府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政策日趋激进,导致该地区的自治权利被大幅削弱。
2019年莫迪连任后,印度政府宣布剥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自治地位,解散该地区立法机构,将该地区由自治邦降为联邦直辖,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这些政策引起当地穆斯林群体的强烈不满。在印度试图向外界展示行政地位下降后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片歌舞升平,尤其是试图用该地区旅游业复兴作为证据向全世界展示时,反对声音与极端组织的极端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在相应地增大。
目前来看,印巴关系有可能由口水战和摩擦滑向有限冲突,甚至不能排除战争风险。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都应该被反对,但克什米尔人的无辜生命不应继续为殖民遗产买单,更不能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文/朱永彪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