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能拎重菜篮,能捏小纽扣,还能开盲盒……这只来自江苏的智能仿生手,真牛!

2025-05-15 16:41 阅读量:5k+

华人号:科创江苏

5月13日,中国残联、江苏省残联、苏州市政府三方共同签约科技助残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更多科技创新落地,帮助残疾人克服生命裂痕。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走进江苏国产智能义肢研发团队——东南大学胡旭晖博士的实验室一探究竟,为更多有特殊需求的残障人士解锁未来。

重拾信心,科技点亮“残缺人生”

瑞士苏黎世半机械人奥运赛场的镁光灯下,徐敏的右手划出一道银色弧线——这只由中国团队打造的智能仿生手,在盲盒取物环节精准抓取指定方块,终结了欧美选手对上肢组金牌的垄断。当价值40万元的进口仿生手与成本不足其十分之一的“中国方案”同台竞技,这场科技与生命的双重突围,正在为千万残疾人推开一扇新的大门。

2024年10月,在瑞士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赛场上,来自苏州的残疾人徐敏戴着国产智能义肢,成功摘得中国在全球仿生奥运史上的第一枚上肢组金牌。

“瑞士这场比赛,比以往增加了10个项目,比如盲盒取物,东西在盒子里,被盖住,需要手指有触感才能成功抓取指定物品。但是我们的仿生手是没有触觉的,怎么办?”徐敏回忆起当时的备赛场景,紧张感还是记忆犹新。

如今,徐敏使用仿生手竟然能拉拉链、插钥匙、换灯泡、摞杯子。仿生手从科幻大片走进现实世界,给肢残人带来“触手可及”的温暖。

徐敏的背后,是一支来自中国江苏的青年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胡旭晖和伙伴们在比赛最后两个月,研发出在仿生手上安装摄像头的解决方案。摄像头看到盲盒内的物品,把信号传给徐敏,让她第一时间确认目标物。“国外没有一个队伍完成这项操作,只有中国队完成了。”徐敏自豪地说。

这次大赛,中国科研团队向世界展示了人机共融、“中国智造”的智慧风采。与欧美选手佩戴的价值40万元的仿生手相比,徐敏的这只“冠军手”成本在3万元左右,为它将来走进千万肢残人家庭,带来更大可能。这只手臂,既能拎起超过5斤的菜篮,也能捏住1厘米的纽扣,装上“天眼”摄像头后,不但破解了最难的盲盒任务,也将助解肢残人生活中的许多难题。

徐敏19岁时因工伤致残,右袖管空荡了整整25年。此后,这个苏州姑娘将右手永久藏进衣袋,“像揣着个见不得光的秘密”。徐敏的困境,成了胡旭晖团队还有各级残联不断创新的动力。

如何让前沿技术惠及残疾人生活?江苏正在酝酿一系列计划。省残联理事长姜爱军告诉记者,江苏将推动建立助残科技成果转化补贴政策,优先将智能辅具等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及残疾人辅具适配补贴目录,并建立“江苏省科技助残联盟”和“科技助残人才专项库”。此外,长三角区域智能康复辅具实验室(江苏)分中心也在筹建中。

向善而行,科技助残双向奔赴

国产仿生手的诞生,源于科技与助残的双向奔赴。几年前,胡旭晖在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导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假肢研究课题。2019年,经苏州残联介绍,徐敏成为该课题项目受试者。

但徐敏从来没有用过假肢,肌肉萎缩厉害。胡旭晖团队与徐敏持续沟通,搜集各种信号和数据,让徐敏带上仿生手后不断完成抓握动作。

一开始,仿生手的肌电控制信号很弱。肌电控制,就是当受试者想做抓握动作时,残肢肌肉会释放微弱的电信号,贴附在皮肤上的电极就像翻译官,将信号转化为机械指令。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

于是,科研团队发明了马甲肩带。现在,除了露在袖子外的手部结构外,还有一部分像半个马甲似的肩带穿在徐敏右肩上。这半个马甲能采集上臂和肩部的神经信号,马甲上的传感器还能感知主人肩背的姿态和紧张程度,调控手部拿捏力度。“这种控制方式,在已有的假肢里没有先例。因此,如何制作背带、用哪种材料和工艺、如何穿戴,都要不断测试,才能达到更舒适的效果。”胡旭晖详细解释道。

“试试看,它或许能成为你的新肢体。”胡旭晖带来智能仿生手,也带来了新希望。

“胡博士告诉我,要坚持穿戴训练,包括睡觉时,我的大脑都在复盘抓握、摇摆动作,让它的信号越来越强。”徐敏说道。

实验室荧光屏前,胡旭晖团队正在反复调试触觉反馈系统。这支由“90后”“00后”年轻人组成的团队,用5年时间改写了仿生手的研发逻辑。“真正的科技向善,是让最需要的人用得起。”胡旭晖介绍,团队最先突破的就是成本限制,以国产电机替代进口电机,用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用云端算法压缩硬件成本。

采访中,胡旭晖表示,目前的研发还不完美,他们还在持续优化中。比如如何让仿生手的五指形态更逼真,如何加上触觉感知力,让手部功能更精细。他们希望将仿生手推向产品化,为更多特殊人群所用。“和企业合作,量产可能还需5年,但科技向上、向善的步伐,永不停歇。”胡旭晖对未来充满期待。

弥合裂痕,智能辅具赛道拓宽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但智能仿生辅具器具仍是“奢侈品”,普及率仅为1.71%。这背后,是无数个“徐敏”的长久渴望。“十四五”规划也将智能辅具写入国家战略,每个创新突破都在重塑社会文明刻度。

值得一提的是,徐敏在比赛中使用的仿生手由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发。苏州正在打造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已集聚生物梅里埃、赛默飞世尔、鱼跃医疗等龙头和创新企业超1400家,产业产值规模超500亿元。

中国残联、江苏省残联、苏州市政府此次共同签约科技助残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更多科技助残项目即将落地。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介绍,该市向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设立科技助残专项资金,出台金融支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资助等支持。

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产品问世,给残疾人带来便利。由苏州本土孵化的企业开发的无障碍地图已累计服务4523万人次。苏州还鼓励养老院、康复机构使用康复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将眼控仪、助盲帽等智能设备纳入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产品目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未来,苏州科技企业还将在智能导盲狗、仿生器官、肌肉外骨骼等重点产品上不断投入,在孤独症AI辅助诊断系统、VR社交训练平台、脑机接口干预等前沿技术上开展攻关,打造全场景残疾人友好城市。

科技创新给了“徐敏们”重生的羽翼,或许它们现在还不完美,但足以让生命裂痕被慢慢缝合。

记者 唐悦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能拎重菜篮,能捏小纽扣,还能开盲盒……这只来自江苏的智能仿生手,真牛!》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江苏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江苏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