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16:58 阅读量:6k+
华人号:光明网光明网评论员:
这两天,媒体报道了几位在互联网上走红的“高能量”老人,治愈了不少“低精力”年轻人。
比如被称为“北新桥大爷”的张立文,退休后在北京当地铁引导员,因为每天元气满满地问好在互联网上走红:“快乐星期一,上班的感觉真好”“快乐星期四,离双休日还有一天”……他这一嗓子,不仅让现场的乘客感到快乐,也让屏幕前的网友被治愈。
另一位是被称为“90岁自律美少女”的博主梅英阿嬷,她砍芋头虎虎生风、侍弄菜园矫健如燕,以每天十几项待办事项的高能作息,刷新了年轻人对“老年生活”的认知,建立起一个令当代青年推崇的“生命能量坐标系”。
与之相对的,则是现在不少自嘲“低能量”“低精力”的年轻人。似乎只是起床就耗尽了全部精力,踏上地铁的一刻就已经形容枯槁,结束一天的工作更是灵魂出窍。相形之下,似乎老年和少年对调了过来,本该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却活得很“吃力”。
不过,随着这些老人在网络上的走红,年轻人似乎开始“觉醒”。他们羡慕这些老人,也在重新振作精神;他们给这些老人奉上点赞,也是给自己注入激励:生命本应该活力四射。
年轻人围观这些老年人,也是被一种生活哲学所打动。人们从常识也可知道,这些老年人的“精力”,恐怕不是来自生活优渥、舒适惬意。比如一位凌晨4点起床的网红郭叔,每天工作14个小时,街头的垃圾箱总是擦得锃亮,收获了相当多的关注。老人们让人感动的,就是在忙碌中捕捉快乐与充实,对生活有一种钝感般的简单满足。
这些恰恰都构成了当代青年的一味“药”。今天的年轻人,似乎很容易被一种负面情绪所捕获,自嘲“废柴”“低能量”。当然,年轻人并不天然如此,现在有老年人做出了示范,他们心底的热情依旧会被点燃。
当然,对于年轻人的疲惫,人们也没必要苛责。某种程度上,这或许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活得更精致了,对生活品质有更多的要求,对内心情绪有更敏感的关注,而当生活产生落差,失意感自然会更加明显。
这些高能量老人的走红,也像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传递。今天的老人,是经历过从匮乏到丰裕的一代人,他们内心或许有更沉稳的从容,对生活有更通透的领悟。他们的“能量”,源自个人经历,也源自历史进程的塑造;他们的世界观,给今天的年轻人带来启示。
某种层面来说,与其说这些老人是新闻,倒毋宁说他们和年轻人的互动才是新闻。这也说明,人们的关注点相当程度落在了年轻人身上,希望年轻人可以振作。
而让年轻人振作,除了活力四射的榜样,终究离不开社会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更友善的职场环境、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有力的公共政策等等,都需要社会进一步发力。年轻人被老年人打动,说明心底有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社会也需要适时托举一把,给他们充满电,让他们也像这些老年人一样,过上自律、“能量充沛”的人生。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