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如果一个人对待家人不耐烦态度差,对外人又很客气和善,不是不孝顺,而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2025-05-20 05:30 阅读量:2.9万+

华人号:道法自然

莫言在《蛙》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亲情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账,你欠我的,我欠你的,最后都成了血脉里的疤。”

生活里,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人,对外人笑脸相迎,耐心包容,仿佛永远没有脾气;

回到家却冷言冷语,眉头紧锁,对父母、伴侣、孩子失去耐心。

有人指责这是“窝里横”,是虚伪自私,是最大的不孝。

殊不知,那些对家人不耐烦的人,不是天生凉薄,而是内心的暗伤与环境的烙印,早已将温柔消磨殆尽。

曾经遭遇冷待,心结未曾解开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年少时未被温柔以待的人,往往会在成年后陷入两种极端:要么过度讨好他人,要么对亲密关系充满戒备。

那些童年缺失的爱,就像一块永远填不满的黑洞,让人既渴望靠近温暖,又害怕再次被灼伤。

他们对外人客气,是因为害怕被否定;对家人冷漠,是因为恐惧再次受伤。

那些未被妥善对待的委屈,终会成为成年后与家人隔阂的根源。

张爱玲与母亲黄逸梵的关系,就如一场长达一生的寒冬。

幼年时,母亲抛下她远赴欧洲,把她丢给抽大烟的父亲和暴戾的后母。

八岁那年,张爱玲染上痢疾,父亲任由她在阁楼自生自灭,整整半年没请医生。

病愈后她逃到母亲家,却被母亲严厉管教“吃我的饭就要听我的规矩”,甚至连一块五毛钱的钢琴课费用都要记账。

这导致成年后的张爱玲,对家人异常苛刻。

弟弟张子静上门求助,她冷着脸说:“我没钱,你不要再来。”

母亲临终前写信想见最后一面,她只汇去一张冷冰冰的支票。

可正是这个对亲人无比冷漠的女子,却对外人极尽周全。

好友炎樱写信抱怨香港物价高,她立刻寄去整箱罐头;作家苏青办杂志缺稿,她连夜赶写三万字的《连环套》。

一位作家曾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那些童年时伸出去却未被握住的手,长大后便学会了攥紧拳头;

那些渴望拥抱却只等到背影的瞬间,成年后便化作了转身的决绝。

对家人冷脸的人,不是心硬,而是早早学会了“不期待就不会失望”。

成年后的客气与疏离,不过是对童年创伤的无声反抗。

家庭争吵频繁,情绪如影随形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情绪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成长的环境。”

长期生活在争吵中的孩子,会把对抗刻进本能。

他们从小听着父母的争执,看着摔碎的碗碟,闻着空气里的火药味。

长大后,他们要么恐惧冲突,对外处处忍让;要么复制父母的模式,把家当成战场。

外人面前谦和有礼,是因为不必付出真心;家人身边暴躁易怒,是因为熟悉到无需伪装。

戏剧大师曹禺的家庭悲剧,正是如此。

他的父亲万德尊曾任黎元洪秘书,却因官场失意终日酗酒,常与继母薛咏南争吵不休。

年幼的曹禺躲在衣柜里,听着父亲摔酒瓶,继母哭骂“赌鬼”“废物”。

他考取清华大学那天,父亲醉醺醺地说:“戏子才写剧本,你要当戏子?”

后来,他的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写的全是窒息的家庭、扭曲的亲情。

生活中,他对同事温厚,对学生耐心,连女儿都说:“父亲在外从不说重话。”

可回到家,他时常对妻子李玉茹冷脸,女儿想和他谈心,他却甩上门写剧本。

晚年曹禺在日记中忏悔:“我这一生,终究活成了自己最憎恶的人。”

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被活埋后将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

有时候,我们伤害家人时的样子,都是童年创伤的投射。

脱口而出的狠话是幼年时咽下的委屈,不耐烦的神情是模仿了父母最常做的表情。

父母也许改不了脾气,但你可以选择不再复制伤害。

打破轮回需要勇气,但你可以成为新家风的起点。

真正的教养,是把最好的态度留给家人,因为他们本可以离开,却选择留下。

若把家当战场,赢了道理,输的是后半生的暖意。

被爱得太满,心生反感疏远

作家毕淑敏说:“爱过浓会灼伤,情太密反成牢。”

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却忘了问孩子是否需要。

伴侣总想用付出证明爱意,却逼得对方喘不过气。

当爱变成控制,关心化作监视,逃离就成了本能。

对家人不耐烦,有时不是厌恶,而是被沉重的爱压到窒息。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状元罗洪先名动天下。

他自幼被寡母林氏视若珍宝,三岁习字,五岁诵经。

冬夜读书时炭盆永远比他先暖,夏日挥毫时冰鉴总在他手边。

林氏常搂着他哭:“你爹死得早,娘只剩你了。”

十八岁乡试中举,罗洪先想去庐山访友三日,林氏攥着他的衣角跪地哀求:“山高路险,你若有个好歹,娘立刻吊死在这房梁上!”

二十五岁殿试夺魁,皇帝欲派他巡查江南,林氏连夜闯进翰林院哭诉:“我儿体弱,求陛下莫让他离京!”

四十岁那年,罗洪先终被擢升为礼部尚书,却在接旨当晚自请贬谪云南。

离京时,他对满脸愕然的母亲惨笑:“儿子这一生,连去城南买包蜜饯都要向您禀报,这般活法,与囚徒何异?”

有句话说得好:“健康的关系,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

爱得太满会让人只想逃离,管得太多会把心推得更远。

太多人把家人当成了自己的所有物,却忘了爱需要缝隙,亲人也有自己的自由意志。

真正的爱,是手放开时的信任,而非抓紧时的控制。

当你觉得爱沉重时,那一定不是爱真正的模样。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写道: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恶,虛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当你允许这一切之后,你会逐渐变成一个柔软放松舒展的人。”

家人之间,更需要这份允许。

允许父母不完美,允许孩子会受伤,允许亲情有裂痕。

当我们放下完美的执念,才能看见冷漠背后的创伤,理解暴躁之下的无助,在满地碎片中拾起重新相爱的勇气。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如果一个人对待家人不耐烦态度差,对外人又很客气和善,不是不孝顺,而是因为这三个原因》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情感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