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诸子时代·荀子丨如何判定是非对错

2025-05-22 14:11 阅读量:4k+

华人号:光明网

  王杰

  三千年泱泱齐风,八百载海内名都。淄博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变革、创新、务实、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构建起“人好物美心齐、共促城市发展”的良好生态。近年来,淄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齐文化和稷下学宫资源优势,聚力推动文化“两创”,着力构建“诸子时代”文化标识体系,为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作出了淄博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诸子时代·荀子”栏目,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讲解荀子思想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以飨读者。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21篇《解蔽》篇。

  《荀子·解蔽》篇中有一句极具洞察力的话:“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人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容易被局部的认知所蒙蔽,看不清事物的整体规律。这可不是随便一句感慨,而是荀子在总结了当时诸子百家、深入探讨人类认知偏差后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不妨先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只要认定了一件事,就像钉子碰上了磁铁,死活不松口?有些人坚信自己的决策无懈可击,对反对意见充耳不闻;有些人则觉得自己的审美标准天下无双,别人不赞同就是“品位低下”。例如,榴莲爱好者觉得榴莲的味道是“天堂之果”,可榴莲黑粉却觉得它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到底是香还是臭?到底是非如何?

荀子(AI制图)

  荀子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你以为的对错,往往只是你个人的局限,而不是世界的真相。人们往往被自身经验和习惯所束缚,而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就像《解蔽》篇所言:“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人为何容易被局限?

  荀子指出,人们容易犯的错误是只看到局部而忽视整体。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盲人摸象”的故事:五个盲人分别摸到象的不同部位——摸到腿的说象是柱子,摸到鼻子的说象是长蛇,摸到耳朵的说象是扇子……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但事实却是,谁都没有摸清大象的全貌。

  这不仅是一个寓言故事,也是现实中许多争论的写照。比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时候正是因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观察世界,结果得出了南辕北辙的结论。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认为是传统美德,中国人穿汉服,觉得是古典优雅,欧美人偏爱西装,讲求职业感——难道谁的穿着方式就一定是对或错吗?

  文化、价值观、认知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荀子提醒我们:不要只凭个人经验下结论,而要有更全面的视角。

  “三季人”的故事:孔子如何应对认知偏见?

  在《论语》中,孔子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遇到一个身穿青衣的人,对方问:“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子贡毫不犹豫地回答:“四季。”结果青衣人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一年只有三季!”两人争论不休,最后请孔子裁决。出乎意料的是,孔子竟然站在青衣人一边,说:“你说得对,一年只有三季。”子贡大为不解,心想:“老师怎么连基本的常识都不讲究了?”

  等青衣人走后,孔子才对子贡解释:“你没看出来吗?这人是蚂蚱变的。蚂蚱春生秋死,根本没有经历过冬天,在他的认知里,一年确实只有三季。与他争论四季的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故事正好印证了荀子的观点:认知的偏差往往源自于个人的局限性。蚂蚱没经历过冬天,就无法理解四季的概念。同理,我们的许多“是非之争”,其实也是因为彼此的生活经历、知识体系不同而导致的认知盲区。

  庄子的“夏虫不可语冰”

  除了荀子和孔子,庄子在《秋水》篇中也讲了类似的道理:“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于海。”

  夏天的虫子活不到冬天,和它谈论冰雪,它自然无法理解;井里的青蛙从未跳出井口,和它谈论大海,它会觉得你在胡说八道。人类也是如此,受限于自己的经验和环境,往往难以理解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物。

  这也是为何有时候你拼命向别人解释一个道理,对方却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你们站在不同的世界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如何运用荀子的智慧判定是非?

  了解了荀子的观点,我们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更理性地判断是非呢?荀子给出了几个关键方法:

  拓宽视野,避免局限。多读书、多旅行、多接触不同领域的人,让自己的认知更加全面。遇到不同意见时,先问问自己:“我的判断是基于事实,还是仅仅因为习惯?”

  不要急于下结论。面对争议性话题,尝试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与其争辩对错,不如问问:“为什么对方会有这样的观点?”

  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要轻易相信道听途说,而要基于理性分析。试着挑战自己的观点,看看是否经得起推敲。

  现实应用:如何避免成为现代“三季人”?

  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夏虫不可语冰”的例子。例如,网络上常见的观点对立:科技爱好者认为AI会改变世界,但保守派认为AI是洪水猛兽。年轻人觉得“躺平”是对抗内卷的方式,而上一辈人则认为“努力才是唯一出路”。有人觉得素食是健康之道,有人则觉得“无肉不欢”。

  荀子的智慧提醒我们,在面对这些争议时,不要固执己见,而应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真理往往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多维度、多层次的。

  结语:判定是非对错,不能仅凭个人经验或固有认知,而应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全局。荀子教给我们的,不是单纯的对错判断,而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去除偏见,打开认知的边界,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所以,下次当你面对一个让你无法理解的观点时,先别急着下结论,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也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的智慧

  王杰

  众所周知,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也集了百家的大成,被誉为“后圣”。荀子通过一系列对自然、社会、人生、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深入观察和缜密剖析,对以往的学术流派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作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价值评判,建构起了自己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荀子在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文献学、逻辑学、军事学等许多专门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理论贡献,对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态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早期儒家思想的最后一位大师及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

  2007年夏天,我到山东临沂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后,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去了当时的苍山县,也就是现在的兰陵县,拜谒了荀子墓。回到北京后,我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诉之笔端,写下了一篇小文章《赢得生前身后名——拜谒荀子墓》,发表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在这篇短文的最后一段,我是这样写的:“在当前的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研究中,对荀子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孔孟,这一方面是由于荀子思想与孔孟思想之间存在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人们往往把孔孟与儒家思想联系起来,而把荀子排斥在外,殊不知,没有荀子对孔孟思想内圣化倾向的扭转、没有荀子的隆礼重法、没有荀子把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没有荀子对儒家经典的传授,也许就没有儒家思想的今天。因此,研究儒家思想、中国文化,荀子是重要的一环。”我把这段话原封不动地摘录了下来,这个结论,直到今天,我也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且感觉愈发的强烈。

  其实,荀子和我们熟悉的孔子、孟子一样,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我们讲先秦儒家,往往是孔孟荀并称,荀子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儒,荀子通过扭转孔孟思想的内圣化倾向、提出隆礼重法的思想、将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以及对儒家经典的传授,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思想大家,直到今天,我们对他知之甚少。

  我在完成了《荀子精注精译精评》《荀子释读》《荀子名言名句赏析》《荀子故事新编》后,从《荀子》32篇中选取一些话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各位朋友讲解荀子思想中所蕴含的大哲理大智慧,让荀子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人都能感受荀子文化的经典魅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诸子时代·荀子丨如何判定是非对错》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英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