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同仇敌忾 并肩作战──福建华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2025-05-06 16:30 阅读量:6k+

华人号:福州市侨务办公室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福建华侨以拳拳赤子之心,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爱国篇章,同祖国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抗日救亡团体兴起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为帮助中国抗战,福建华侨组织了大量的抗日救国团体。

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新加坡发起成立山东惨祸筹赈会,进行抵制和筹款。“九一八”事变后,陈嘉庚提请召开全坡华侨大会讨论对日办法,并致电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要求其履行各种条约,维护世界和平。

淞沪抗战后,菲律宾侨胞成立菲律宾华侨国难后援会,推举晋江籍侨领李清泉任主席,捐赠款项和战斗机。

1938年10月10日,南洋各地160多名代表齐聚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任主席,李清泉以及漳州籍侨领庄西言任副主席,南洋华侨实现空前大团结。据统计,到1940年,南侨总会领导下的救国组织达702个。

抗日宣传与舆论动员

福建华侨积极组织报刊发行、宣传动员广大华侨支援祖国抗战。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经周恩来推荐,邀请胡愈之担任编辑主任。该报及时披露抗日战争最新消息,一跃成为“南洋侨报之首”。

1942年,陈嘉庚被迫到印尼避难,写成《南侨回忆录》。1945年,陈嘉庚安全脱险后,重庆社会各界举行“陈嘉庚先生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送给大会一幅单条,上面写着:“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龙岩籍著名侨领胡文虎公开表示“爱国是我的天职”,创办《星岛日报》等星系报业,大力宣传抗日救亡,激发华侨爱国热情。“九一八”事变后,厦门籍侨领庄希泉、泉州籍王雨亭创办《前驱日报》,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共产党员、泉州籍旅菲侨领许立创办《建国报》,开设全民书店,出版发行毛泽东《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在海外影响很大。

1938年5月,中共漳厦工委派出厦门儿童救亡团赴安南(越南)、高棉(柬埔寨)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和劝募工作,在泉州籍华侨颜子俊等的支持配合下,广大侨胞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不分男女老幼,踊跃捐献。郁达夫、金仲华、邵宗汉、杨骚等也分别在福建侨领创办的报刊担任主编或主笔。

踊跃捐款献物

东南亚华侨提出:“抗战一日不停,我们为月捐也就不断缴下去,直至民族得解放为止。”海外侨胞的大批捐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抗战时期物资紧缺的状况。

陈嘉庚带头认月捐2000元,购买救国公债10万元。1939年9月,陈嘉庚带领南侨总会劝募棉衣30万件,至1940年南洋华侨捐赠寒衣700多万件,夏衣30万件。此外,陈嘉庚还带领广大华侨捐献了大量飞机、坦克、汽车、药品等军需物资,并在国内投资建立大型制药厂。

胡文虎一次捐献200万元,前后三次认购救国公债300万元,多次捐款救济祖国难民儿童,捐献了大量的纱布、药棉、绒布和上百万包虎标药品,为华侨个人捐献之最多者。“九一八”事变后,李清泉独捐飞机1架,领导捐赠飞机15架,后又认购公债40万元,在弥留之际叮嘱将其遗产中的10万美元捐献给祖国。在颜子俊的领导下,越南华侨筹购飞机10架。

淞沪抗战期间,庄希泉组织募捐了大批食物和药品支援十九路军将士。1942年,庄希泉与其子庄炎林冒险设法变卖在香港的全部家产,将款项悉数交给党组织作为抗日活动经费。

占华侨大多数的穷苦侨胞也踊跃捐款,打出“节食救国”的口号,自愿认领日捐和月捐,东南亚华侨的捐款中80%是贫苦华侨的血汗。从全民族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闽籍华侨捐款将近1亿元。除捐款外,福建侨汇剧增,对祖国抗战也是巨大的资助

回国参战杀敌

不少华侨青年毅然放弃温暖舒适环境回到祖国,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

晋江籍华侨沈尔七率领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共28人,其中福建籍22人),奔赴各抗日前线参战。沈尔七立下“牺牲一切,奋斗到底”的誓言,三度回国作战,未踏入家门一次,牺牲时年仅28岁。漳州籍印尼女归侨、共产党员李林,坚决要求上前线杀敌,1940年4月,日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队勇猛拼杀,被包围后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向自己,牺牲时年仅24岁。中共中央妇委会称其“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

被称为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的南安籍印尼华侨梁添成屡立战功,在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闽籍印尼华侨刘盛芳驾机与敌空战,壮烈牺牲,其父刘长英接到抚恤金后,当即表示:“值此抗战时期,国家经济正待张罗之际,实不敢受领,拟将盛芳恤金,全部捐赠祖国,为抗战军费。”

1941年春,驻福州日军分两路进犯闽侯大湖地区,国民党一个装备团奔赴前线(该团主要由福建知识青年和东南亚华侨青年组成),此役,装备团官兵牺牲200余人,击毙日军600多人,俘虏20多人,彻底粉碎日军连通浙赣的企图。

1939年,中国沿海口岸和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滇缅公路成了战时中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南侨总会组织3200多名华侨青年(其中福建籍800多人)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支援抗战,他们冒死将滇缅公路打造成一条炸不烂、打不断的钢铁运输线,1000多人长眠于此,这是华侨史上人员最为集中、组织最为有序、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行动。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号召海外华侨奋起救国。闽籍海外华侨热烈响应,发出紧急呼吁:“迅速实行国共合作,就国家民族而言,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就政府当局诸公而言,为功为罪亦在此一举。”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消息传到海外,广大华侨欢欣鼓舞,坚决拥护国共合作。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出现暗流、曲折时,海外华侨旗帜鲜明地站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一边。北平江朝宗等21人曾联名致电陈嘉庚,劝他赞成与日和平。陈嘉庚复电怒斥他们“卖国求荣,谄媚无耻,沐猴而冠,终必楚囚对泣,贻子孙万代臭名”。武汉失守后,陈嘉庚从新加坡发回“电报提案”,后被浓缩为“敌未出国前言和即为汉奸”,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皖南事变后,以闽籍华侨为主体的南洋地区31个闽侨社团召开联席会议,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的12条办法。

福建华侨的无私奉献和英勇参战,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决心,他们的爱国行为深深影响着后人,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同仇敌忾 并肩作战──福建华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République française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