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诗不可说丨苏轼是懂茶的,“从来佳茗似佳人”

2024-05-18 14:14 阅读量:5.3万+

华人号:多彩见地

苏轼快意的饮茶名句名诗有很多,如《望江南·超然台作》词有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再如,《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四》诗云:“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又如,《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诗曰:“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鉴中人。”还有,《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有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是懂茶的,挥挥洒洒便写有涉及茶茗的诗词逾百首,然而并不广为人知的是,他甚至还专门给茶叶写了一篇传记,叫做《叶嘉传》。“建溪新饼截云腴”,苏轼《叶嘉传》把著名的福建建安茶拟人化,写成“叶嘉,闽人也……子孙遂为郝源民”。文章借“汉帝”侍者之语赞叹说:“……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文章结尾,苏轼“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苏轼《叶嘉传》所推崇的“建安茶”,当时的确“网红”得不得了,很火。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诗曰: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当时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誇。

入山乘露掇嫩觜,林下不畏虎与蛇。

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

东溪北苑供御馀,王家叶家长白牙。

造成小饼若带銙,斗浮斗色倾夷华。

味久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此等莫与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攲斜。

晴明开轩碾雪末,众客共赏皆称嘉。

建安太守置书角,青蒻包封来海涯。

清明才过已到此,正见洛阳人寄花。

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

石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

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啜入腹鸣咿哇。

诗情的原委可以推测得知:清明节刚过,牡丹花盛开时节,翰林学士欧阳修便直接从“建安太守”那里得到了寄送来的新茶“快递”,“建安太守置书角,青蒻包封来海涯”。那么,如此“呀呀”的建安茶上品,岂可辜负?于是欧阳修举办了盛大的“尝新茶”聚会,他本人还为这难得的建安新茶写了诗,而梅尧臣的这首正是对于欧阳修诗作的和诗。

而结合苏轼《叶嘉传》与翰林学士欧阳修家里如此的新茶雅集,我们便可以直观感知,苏轼的时代,喝茶并不是寻常事,饮茶具有很强的仪式感。

对于饮茶,苏轼讲究起来,也是头头是道的。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三十七岁的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试院煎茶》诗云: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誇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塼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第一句里的“蟹眼”与“鱼眼”均指新茶的叶芽,是形象化的比拟。与我们当今一般做法,将茶叶直接用热水冲泡不同,苏轼所云“蒙茸出磨细珠落”表明,他们这是先要把茶叶磨细,之后再煎茶,呈现有白色的浮沫,正是“眩转绕瓯飞雪轻”的景象。而诗中自称“我今贫病常苦饥”的苏轼,“且学公家作茗饮,塼炉石铫行相随。”苏轼居然“贫病常苦饥”到了出行的时候要有专门的煎茶用具随行的地步了,呵呵,这种小小的阔绰与低调的奢华自当并非我们原先可以想象。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诗曰: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乾。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诗中有“姜新盐少茶初熟”一句,这证明苏轼常喝的茶汤里,要添加新鲜的姜,以及少许的盐,加以烹煮——而这应该是当时的“标配”。苏轼写这首诗的时间点很微妙,对于苏轼,宋神宗手书文字“人材实难,弗忍终弃”,此际苏轼结束了贬谪黄州的生涯,盘桓于赴任汝州团练副使途中。而此时周穜赠送高档煎茶用具石铫给苏轼,并写有赠诗,称赞苏轼大为圣上宠信,期许苏轼登上庙堂之高,可为“函牛”大鼎,国之重器,朝廷重臣。因此,苏轼的这首“次韵”答谢诗写得很曲折委婉,话语如“龙头拒火柄犹寒”“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等等,多少还是有些牢骚气。

也正是在这个微妙的时间节点,苏轼感受到了“人间有味是清欢”,而他所说的“人间有味”,第一味其实正是茶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云: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蓼茸蒿笋试春盘”,这首词因而常常被拿来讲解美味清新的“春盘”,但前一句“雪沫乳花浮午盏”所说的其实正是美味清新的“春茶”,而这春茶大概真要算作“第一味”了。具体解析,“午盏”,指午茶。宋人以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故而这“雪沫乳花”,正以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也即苏轼《试院煎茶》“眩转绕瓯飞雪轻”句之意。所以,这看似简简单单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却又自当是品味高尚的精致生活。

而苏轼却又是千古以来第一率真不拘束的人,路上口渴了,就“随便”敲门讨茶喝。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词云: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大家都能背诵的亲切的小词。但实际情况是,还原到真实的历史场景,如果被苏轼“敲门试问”的只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野人家”,别说“茶”了,热水也未必有——要不然还用“试问”吗?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一月二十日,苏轼又把“酒渴思茶漫扣门”写进诗里,这次他去的“野人家”有姓氏,姓汪。苏轼《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与予言,有所会者。复作一篇,仍用前韵》诗曰:

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

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

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

归来独扫空斋卧,犹恐微言入梦魂。

这回的“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肯定是喝到了茶,而且还“尬遇”了一场“扶乩”大会。扶乩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大致的过程便是以一人为主、一人或二人辅助下,主笔者“仙人”附体写“天书”篆字,之后辨认,“天书”言语里有吉凶之兆云云。而我们小学学过的课文《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著有《扶箕迷信的研究》一书,对此研讨甚为精切。回到苏轼生活的场域,与苏轼同时代的沈括《梦溪笔谈》载曰:“旧俗,正月望夜迎厕姑,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近岁迎紫姑仙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在此沈括说他居然“屡见之”,可见当时扶乩之风很是盛行。而扶乩集会主人以酒、茶招待众宾客,也包括“酒渴思茶漫扣门”的不速之客苏轼,也很是可以理解的。

苏轼《月兔茶》诗云: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的这首杂言茶诗也是巧妙地融合了儿女情长,由团茶联想到“佳人”“玉兔”,诚挚刻骨,迷离缠绵。实不忍打破“月圆”,不忍打散“双衔绶带双飞鸾”,“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

而这个“小团”,实则是“贡茶”的专属名词。欧阳修《归田录》载曰:

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纯精,谓之“小团”。凡廿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官人往往镂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其后,又有“密云龙”极品贡茶。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有云:“熙宁中,贾青为福建转运使,又取小团之精者为‘密云龙’,以二十饼为斤而双袋,谓之‘双角团茶’。”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有云:“‘密云龙’者,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也。”

苏轼数次、多年任翰林学士,自然会获赐龙凤团茶、密云龙双角团茶等极品茶。苏轼《行香子·茶词》歌曰: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这就是在高调“凡尔赛”“君赐”的“密云龙”茶啊!高朋满座,酒席歌舞,热热闹闹,这真是辉煌场景,人生的高光时刻。而与之截然对比,冷冷寂寂,最自然的状态,汲取江水来煎茶,苏轼也写在诗里,淡然处之,从从容容。苏轼《汲江煎茶》诗云: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写于宋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的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被贬在海南岛儋州;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命运迎来新转机。然而,“人间有味是清欢”,风风雨雨中,最能抚慰“枯肠”的只是三碗茶汤而已。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里,苦涩的是苏轼的求索,回甘的是苏轼的诗心,永远清香的是苏轼的人品。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诗不可说丨苏轼是懂茶的,“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西班牙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