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01:16
华人号:华人头条-贵州武陵巍峨,乌江奔涌。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铜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49.8亿元,同比增长4.9%,经济总量首次跻身全省第二方阵,绿色经济占比达51.2%。这座“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山水之城,正以勇立潮头的姿态,阔步迈向绿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筑牢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铜仁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最严举措加强保护、最硬手段铁腕治污、最强力度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梵净山,这座屹立在黔东大地的巍峨山峰,是铜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守护好这片净土,我市制定《梵净山社区共管共建实施方案》,构建起以周边69个村参与组成的大社区保护、协作式参与、网格化管理的大保护格局。 同时,江口县人民法院设立梵净山环境保护法庭,负责受理集中管辖的江口、石阡、松桃、印江四地各类环境资源案件,成为贵州省首批设立的规范化标准化环境保护法庭之一。通过建立“梵净生态账户”,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保值增值机制、开发激励机制、保护补偿机制、跨区域合作机制统筹起来,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如今的梵净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保存着地球同纬度上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生存着7900多种生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140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基因库”。
曾经,由于矿业经济发展初期的粗放式开发,松桃苗族自治县的锰产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生产加工方式无序,锰渣和废水直排,导致山体破坏、河流污染。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我市成立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涉锰的矿、企、库、站实行“四个一策”,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锰矿企业整治等。先后出台《铜仁市电解锰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铜仁市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0年)》《铜仁市2022年度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对辖区10家涉锰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治理方式,淘汰关闭一批,停产整合一批,升级改造一批。如今,松桃的锰产业已逐步实现绿色转型,曾经的脏乱差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环保设施。通过技术创新,锰渣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废水实现达标排放,曾经被污染的河流又恢复了清澈。
在铜仁,像梵净山生态保护和锰污染治理的生动实践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水污染防治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逐步筑起了一道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黔东植被保育区、乌江水源涵养区为支撑,乌江、锦江、舞阳河和松江河生态廊道为纽带的“一核四区四廊道”生态安全屏障。
据统计,2024年,全市完成营造林 40.6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2%,绿色植被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座座山水园林城市在武陵山区、乌江之滨竞相绽放光彩。
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产业兴则经济兴。近年来,铜仁市聚焦“六大生态产业”,加快构建富有铜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强势崛起。依托丰富的锰矿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4年,新勘探出锰矿资源5000万吨,总资源量突破8亿吨,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新开工的旭晶光电智能终端ICR生产线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以及中伟新材料公司等链主企业的带动,让该产业完成规上产值274.3亿元、总产值351.2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38.4%,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发展迅猛。持续培育壮大生态茶、生猪、蔬菜、牛羊、家禽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绿色生态食品产业体系。2024年,生态茶产量增长 5.6%,佳里佳“陈薯”粉销售额超7亿元,增长108.5%。同时,还积极发展生态特色药品产业,科学规划中药材产业带,培育省级中药材种植大县,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规上产值68.6亿元、总产值75亿元。
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域推进生态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布局,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宣传营销,完善配套基础,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607.2万人次,同比增长21.36%;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019.81元,同比增长7.25%;接待过夜游客1208.16万人次,同比增长45.62%。
心系民生福祉 奏响幸福生活新乐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铜仁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铜仁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了大量学位,有效缓解了“入学难”“入园难”问题 。同时,还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实施“人才引进”“特岗计划”等,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医疗是民生之需。铜仁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近年来,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医院,改善了医疗设施设备,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同时,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公共卫生方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铜仁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近年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还积极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铜仁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安全感。近年来,持续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提高保障标准和待遇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困难群众进行精准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还积极发展养老、托育、助残等社会福利事业,完善社会福利设施,提高社会福利服务水平。
推动城乡协调 构筑融合发展新格局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铜仁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中心城镇为支撑,以特色小镇为补充,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配套,提升城镇品质内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在城市管理方面,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在乡村振兴方面,铜仁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同时,还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在乡村治理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站在新起点,铜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推进“六大生态产业”发展,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努力改善民生福祉,奋力展现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风采。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