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10:02 阅读量:4.6万+
华人号:福鼎周刊福全先是山名,社区因山而名。县志载:“福全山,在城西里许,形如覆舟,俗名覆船山。”由覆船到福全,音近,意相反, 无论是改名的用意,还是改名的方式,都很民间,又很古雅。
雅俗共赏是中华文化的一份追求,一份内涵,一种特质,一种境界。日常生活是俚俗的,把它记录下来,唤起人们共同的记忆,它便成了文化的一部分。福全社区小巷里的文化长廊,把历史上居民生活日常印迹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以墙绘的形式记录下来,人们来往时无论是匆忙还是闲适,都不免会瞥一眼,有时便停下脚步,驻足墙前细细观赏回味,原来一地鸡毛的生活,竟然有了温馨感、亲切感。这创意本身,就是一种化俗为雅、以雅释俗。
福全社区属桐山街道。桐山是福鼎旧县治,今天仍然是城市核心区,只是它的范围要比县治时代要大许多。比如龙山溪西岸的福全社区,过去是城郊农村,现在已融入城区,楼群栉比,大路畅达,市声沸腾。
繁华与喧闹中,需要沉静,需要回忆,生活才能安宁,生命才获得层次和深度。福全恰恰有许多记忆,比如圆觉寺。
春三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与诸文友前往福全社区,先被引到圆觉寺参观。圆觉寺在一中校内一隅,初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明嘉靖年间闹倭患,被毁;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建。十多年前曾来察看过一次,因何而来已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先看到一座木亭子,称太子亭,大体保存有一个主构架;亭子后方另有一座祠堂式的建筑,却已坍塌,被封存起来,以免闲人误进造成伤害。趴在门缝往里窥探,墙内杂草丛生,柱倾梁朽,残留的半爿屋顶断折砸落下来,显然已毁圮废弃不少年头。大家一致认为修复圆觉寺甚为必要,也明白并不容易。其实多年来一直都有人在呼吁,鉴于资金、技术条件所限,只能先认定为文保单位封存保护起来以待来日。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来日”尽管有些姗姗来迟,终究于2022年12月款款而来。工程进展顺利且迅速,五个月即完成前殿、后堂两大主体建筑的修复性重建,再五个月完成屋顶、外饰及内部构件修复,至2024年春节,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存在于老辈人记忆中的圆觉寺,得以历史原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修复工程得以启动且高效推进,离不开福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主要领导的关切。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圆觉寺差点儿被拆除,太子亭已被拆卸,将运往别处销毁。几位老文化工作者和高氏族人力争,才保留下来,又在原址重新组装。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也体现在人们对于文物价值的认知上,当更多人认识到文物是一方人文历史和血脉传承的载体,是我们的根脉之所系,它的珍贵、它的不可再生渐渐在人们的心里引发共鸣。先不说圆觉寺这个宏大建筑群本身,也不说它与西园高家千年荣辱与共,不说桐山八景之一的“圆觉晓钟”,仅仅从学校教育迁变这个角度,圆觉寺所承载的厚重人文历史信息也足够让我们为之执着守望而不能辞、不敢辞。
在围墙外的社区曲巷里观赏墙绘时,我曾在其中一幅画的面前伫立了好一会儿。画的是“游朴吃柴鸡腿”的故事。游朴是邻县柘荣人,年轻时寄读于外舅家即福鼎西园高氏家塾,塾址即在圆觉寺内。游朴家境贫寒,饮食俭省,他用木头雕制了一条鸡腿,一日三餐即以木鸡腿蘸酱油佐饭。明万历二年(1574),游朴考中进士,辗转宦游多地,终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一生正直廉明,政声卓著,为一代名臣。故事很励志,是福鼎及周边地区寒门人家勉励子弟志学上进的经典教材。我老家在乡下农村,步行时代村里人去一趟县城,要走一整天;乡村公路开通后,从村里到集镇,再从集镇坐农村客运班车到县城,也要大半天。那时游朴吃柴鸡腿的故事就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而且可以肯定,故事的广泛流传又要比“那时”久远得多。
游朴就读时的圆觉寺,是一处寺、祠、塾合一的园林式建筑,主建筑三座,即太子亭、前殿及后堂。亭为重檐歇山顶,上檐造型有别于其他重檐建筑,檐边向内收缩与檐角飞翘的幅度略显夸张,巧而精致,如一顶欲飞的冠帽,让人觉得设计者在实用性与装饰性之间似乎更注重后者。何以称太子亭?未见有谁做过解释,不知是否与高昙有关。历史上圆觉寺是高家私产,高氏一族宋初迁居桐山,两宋时期出过九位(或说十位)进士,其中即有高融,曾执教东宫,是皇孙、后来的宋宁宗赵扩的老师。当时,宁宗之父光宗赵惇还是太子,与高融相处融洽,亲笔为高融书写“容斋”二字作为书斋斋名相赠。这或许就是太子亭之名的渊源。过太子亭,前行百多步,便到了前殿,跨过前殿便是后堂,两座建筑凭两旁的厢房连成一体,形成合院式建筑。前殿圆柱壮硕,五间通透,气势磅礴,原是礼佛场所,供奉有佛像;后堂双层,楼上供奉祖先神位,楼下应当就是当年用以课读子弟的场所。整体建筑坐西向东,前临龙山溪,后倚福全山,外圈以围墙,面积七亩有余,平面呈长方形,山门、太子亭、前殿、后堂处于同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院内场地宽敞,显得规整而庄重。
宗族的祭祀活动固然盛大庄严,但一年也就有限几次,所以不是圆觉寺的日常。圆觉寺的日常是晨钟暮鼓和琅琅书声。我仿佛明白了“圆觉晓钟”之所以成为“桐山八景”之一的奥妙。那时龙山溪西岸山林叠翠,绿水潺湲,山岚水汽氤氲,晨雾暮霭轻笼,其中点缀三两村子、一座古寺,这样的画面已足以让人恍然如入水墨世界,缥缈如临世外桃源。偏偏这时又响起一记……一记……又一记……温厚而悠荡的钟声,而后又传来昂扬飞起的书声,听钟声而心安,闻书声而奋发,这样的境界,大概就是读书人的最爱。读书的意义在于致知,在于明理,在于养性,在于作为,有于济世,山水与寺钟、书声的组合,是否暗含了或者说寄托了这样的追求?
或许福鼎很早就有了私塾学馆,就我掌握的史料,目前最早的是创办于圆觉寺的高家私塾。五百多年后的民国期间,圆觉寺成为新创建的北岭中学的校址,新中国成立后又扩建为福鼎一中。数百年风雨沧桑、风云变幻,圆觉寺的书声一直未曾停歇。“圆觉晓钟”的风物景观虽然早已物去人非,清幽静雅的圆觉寺和它的周围环境也已被簇聚的楼房和喧闹的城市生活所取代,其中隽永的意蕴却似乎依然留存在福鼎人的记忆中,沉淀在人文血脉里。
游朴后来写过一首五律,感怀当年在圆觉寺读书时的生活。诗曰:“圆宫性所爱,临眺不妨迟。流水无春夏,岩泉自岁时。山人谈梦幻,渔夫识推移。预定他年约,归来共钓丝。”
倘若游朴穿越到今天,与山人、渔夫漫话、垂钓的场景是没有的,但看到圆觉寺依然书声琅琅,他一定是满满的欣慰。
□ 钟而赞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