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中马共同信俗“送王船”传播与认同建构

2024-04-29 20:46 阅读量:13.4万+

华人号:海博TV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围绕共建“一带一路”的“传承”“开放”“共赢”理念,如何在当下寻找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更多连接点日益成为时代议题,其中,2020年由中马两国联合申遗成功的“送王船”信俗有效增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

“送王船”这一信俗承载了中马两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诉说了二者在过去许多年间的“共同记忆”,这种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共同拥有的记忆,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具有传承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是维系社会稳定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这些因素至关重要。

禳灾祈安:“送王船”的记忆内容建构。

“送王船”信俗起源于同安县,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泉州、厦门、漳州)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送王船”信俗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民间的送彩船习俗,原本的目的是送瘟,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海上贸易的发展,“送王船”的仪式意义逐渐从“送瘟”转变为“送王”,这个“王”并非代表“瘟神”,而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数百年来,“王爷信仰沿明清两代的西洋航线,从越南一路沿海南下,分布在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在绕入马六甲海峡以后又沿海道北至泰国与缅甸”。“送王船”信俗跟随着外迁的闽南人在中国台湾、东南亚如马来西亚等国家扎根,在各地形成“王爷信仰”并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传承至今。1849年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爆发天花病毒,在马华人依照传统进行了“送王船”仪式,希望送走瘟疫带来吉祥,此后“送王船”在马来西亚扎根生长。

“送王船”这一由侨民等传入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信俗,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上贸易等因素,在众多信俗中“脱颖而出”,未被时代淹没且如今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反映出了该信俗记忆得以建构的原因,表面是“送王爷”,实则是其背后两地人民对于“禳灾祈安”的共同追求。海洋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人们对“平安”的渴求,而“王爷信仰”恰是为民众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我国闽南地区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共同处在相似的海域环境中,这使得最初“送王船”传入马来西亚并被当地人接受成为可能。

一脉相承:“送王船”记忆的非遗形式建构。

所谓“非遗形式建构”,是指中国与马来西亚双方共同为“送王船”信俗申请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案得到认可。这使得在形式上,中马双方有了“名正言顺”的记忆建构。

在宏观角度,“送王船”信俗为中马两国联合申遗,最近为纪念“送王船”申遗成功,在厦门举办的仪式也迎来了许多马来西亚友人,场面盛大且是促进中马关系的良好契机。“送王船”这一信俗的申遗成功呈现了“社区民间推动、城市为主实施、政府联合主导”的模式。这一形式的建构背后体现的是两地民众对于这一共同的内容记忆,以此为基础,自然而然导致“联合申遗成功”形式的出现。

丝路共建:建构主义范式下“送王船”信俗与共建“一带一路”。

重塑文化记忆,走好“传承”之路。

在“送王船”这一信俗中,从文化记忆的视角来看,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是形成共同文化记忆的基础,中马“送王船”仪式都源于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送王船”仪式中,人们向上天祈求平安和好运,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而其中相似的仪式和符号为构建文化记忆提供了可能。中马“送王船”仪式在形式和符号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选主会、竖灯篙、造王船等。这些相似的仪式和符号不仅是一种文化记忆的传承,也是认同建构的重要方式。它们通过象征、隐喻等方式传递着共同的文化信息,强化了人们对“送王船”仪式以及背后内涵的认同。

在“送王船”仪式中,两国信众互相参拜、交流,共同祈求平安和好运,这种互动与交流其实就是重塑文化记忆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和认同,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提升。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马“送王船”仪式逐渐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纪念“送王船”申遗成功,2023年12月“送王船”仪式得以在厦门再次启动,通过媒体报道、展览、演出等形式,越来越多人了解了这一传统习俗,并对其产生了认同感。

共建“一带一路”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共建“一带一路”必然要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以“送王船”为纽带,追溯历史,在既有基础上重塑与巩固我国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共同信俗的文化记忆,建立两国民众具有“共同文化”的归属感,才能走好共建“一带一路”的“传承”之路。

加强情感认同,走出“开放”之路。

对于“送王船”记忆内容的建构是情感认同的基础,这一传统习俗在中国和马来西亚都有悠久的历史,民众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可以追溯和回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这种历史记忆的共享,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亲近感和友谊。

申遗成功后,两国民众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互动,无论是参与仪式的人还是观看表演的人,都能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欣赏,这种社会互动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两国政府都积极推动“送王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为两国民众的情感认同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两国政府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了两国民众之间的情感认同。而这些都是新时代两国民众基于“送王船”这一信俗所建构出的新时代更进一步的情感认同。

夯实命运共同体意识,走向“共赢”之路。

中马“送王船”活动是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纽带。“送王船”这一“桥梁”使得不同的文化中可以沟通的空间增大,即文化间性。通过对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塑造,建构出一个拥有“共同记忆”的中国与马来西亚民众群体,这个群体中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共同传承着这一信俗。这个群体中的人通过对信俗的传承与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对彼此甚至是对双方国家的情感认同,最终有可能认同彼此的部分价值观,而这些都有助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拥有共同的文化记忆,使得进一步的经济贸易发展交流成为可能,体现为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共同体”意识,“共商、共享、共建”,一同走向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赢”。

在共同追求与价值观的基础上,依靠共建“一带一路”,开展“贸易互惠”的共赢。贸易推动发展。今天建立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的新的大通道可以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从中受益,可以进一步扩大两国的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双方可以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进一步扩大双向投资规模,促进投资便利化。同时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集体记忆视角下的“送王船”从人文出发,也回归人文,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双方可以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活动,推动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承。“送王船”是两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和文化符号。“送王船”在中马两国的传播具有相似性,都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这种共同的信仰和观念为两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提供了基础。“送王船”作为中马两国人民共同的信俗符号,不仅承载了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更成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力量。

编辑:傅鲤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中马共同信俗“送王船”传播与认同建构》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多伦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