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05:11 阅读量:1.1万+
华人号:黔旅“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开幕
5月2日,“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开幕。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研究会会长韦祖雄,关岭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胡一平参加开幕式。
韦祖雄表示,关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艺术的重要传承地,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守护着芦笙文化的根与魂。此次大赛以芦笙为媒、以大赛为桥,既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更是对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希望参赛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展现芦笙艺术的独特神韵,让传统曲调中的历史记忆、民族智慧在赛场上生生不息。同时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让关岭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为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随后,胡一平宣布“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正式开幕!
开幕式带来了芦笙演奏以及舞蹈《兵临关索》《相遇苗乡》等精彩表演。并对生态牛庄、永宁蔡保林油豆豉火锅店等13家店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岭特色食品进行授牌。对关岭断桥鲁林青椒鱼火锅店、断桥田记正宗煳辣椒店等16家市级非遗美食餐饮店进行授牌,对上关陈贵阳辣子鸡等3家省级非遗美食餐饮店进行授牌,为赖先红等7人颁发文旅推荐官聘书。
“今天获得省级非遗美食餐饮店的授牌我感到很高兴,感谢大家对地摊火锅的支持,今后我会做好自己的品牌,让大家品尝到最正宗的关岭地摊火锅。”关岭自治县市级非遗美食餐饮店负责人李大秀告诉记者。
“今天很荣幸成为关岭的文旅推荐官,这个任命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作为一名新关岭人,要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我们关岭的历史和文化,把关岭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岭、认识关岭,到关岭来旅游。”关岭自治县文旅推荐官赖先红说道。
“我们希望以美食为媒介,以芦笙为魂,传播关岭的文化。下一步我们将深挖民族文化的特色,把芦笙大赛打造成一个品牌,把关岭的特色美食和非遗文化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关岭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邓大中表示。
“笙声”不息舞动非遗!贵州·关岭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5月2日,“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在县民族文化广场精彩上演,来自省内外的56支芦笙队伍齐聚关岭,身着盛装,欢歌笑语,共同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乐章。
比赛中,芦笙手们身姿矫健、舞步灵动、激情吹奏,现场笙歌此起彼伏,为民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热闹壮观的活动场面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共同见证芦笙带来的超凡魅力。
“今天有幸能够带着我的芦笙社团学生来参加比赛,给他们一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相信以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芦笙,让芦笙文化得到更好的推广。”晴隆参赛队队长王元虎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分民间传统芦笙乐舞展演专项和改良芦笙乐舞展演专项两个类别进行比赛,来自云南、四川、重庆、贵州4省的56支参赛队伍将同场比拼,“笙声”不息,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贵州关岭第三届国家级非遗芦笙大赛,同时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我带来了我们厂2025年新款的芦笙给大家欣赏,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传承弘扬好我们的民族文化。”市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杨跃表示。
此次活动旨在持续打造关岭特色文化品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展现关岭非遗文化魅力。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