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06:54 阅读量:5.7万+
华人号:豫头条李湘豫说,商丘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出众多的文化渊源。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造字、少康中兴,玄鸟生商、阏伯观星,葛伯仇饷,商汤桑林祷雨、网开三面、革故鼎新,伊尹任人唯贤、微子封宋、宋国人讲求仁义、庄子提出“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五行生克”,宋襄公主持葵丘会盟、汉高祖斩蛇、梁孝王守睢阳、木兰替父从军、张巡守城、南宋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许多都是从这里诞生和开启的。这些文化中,殷商文化与其他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唯一的连续性,其他历史文化与其或有渊源关系,如火文化;或有传承关系,如商宋文化、庄子文化;或是受其影响发展而来,如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等。可以说,殷商文化作为根脉文化、元典文化,是商丘最重要的文化主标识。
李湘豫说,殷商文化的主要分布范围在河南,商丘、安阳、郑州、洛阳等地是殷商文化遗存的主要分布地。虽然由于黄河泛滥导致商丘的大量遗迹被深埋于地下,考古工作难以开展,但是大量的典籍证明,商丘是殷商文化的起点和源头。商朝灭亡后,商纣王的兄长微子被周朝封在了其祖先所在的地方,“国于宋”,也就是商丘,“奉其先祀”,这也说明了商丘是商族的先祖地。商丘是商族诸先公先王所居地,史称先商。在商丘,已发现新石器至夏商周文化遗址90处,商文化遗存57处,周文化遗址27处,特别是永城王庄遗址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古国君主墓,印证了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虞城马庄遗址、永城王油坊遗址以及距今4500年前的大量的龙山文化遗存为寻找商族先民西迁提供线索。众多商文化遗址证明,这里曾是商人活动的重要区域。殷商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从商丘开始,商丘在殷商文化研究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李湘豫说,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圣哲先贤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承载地,黄河故道、大运河穿城而过,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丰厚。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首先要以殷商文化为切入点,以殷商之源文化为牵引,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布局和路径,通过文旅融合促进业态的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政治要求,把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来部署推进。商丘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商丘市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立足商丘文化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构建完善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核心体验区,殷商文化遗址保护群,隋唐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和黄河故道康养休闲旅游带,殷商探源文化、圣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四条文旅融合主题游径等“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围绕“保护什么,传承什么,利用什么”,重点从学术研究,考古发掘,活化利用等方面设计5大类36个重点项目,以项目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推动将王庄遗址、宋国故城、隋唐大运河纳入河南省“十五五”时期世界级大遗址保护走廊建设规划为统领,积极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进殷商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殷商文化资源的摸底和普查工作,建立殷商文化图谱。建设科技考古实验室以更多考古实证和研究成果阐释,印证商丘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省级层面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商丘、郑州、洛阳、安阳,共同加强对殷商文化的整体联动。整合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成立殷商文化研究院等相关研究机构,规划一批重点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定期举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殷商之源在商丘”为主题的殷商文化高层次论坛、展陈、研学等交流活动,建设殷商之源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扩大“殷商之源在商丘”品牌影响力,使商丘作为华夏商都的地位逐步明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殷商之源文化品牌。在城市规划、建设、更新改造过程中,将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城市景观空间相结合,融入更多殷商之源文化元素。鼓励餐饮、酒店、民宿等在基础设施和特色菜品中融入殷商之源文化元素和沉浸体验。在传统市集改造中植入美食、非遗、文创、农创等新业态。加强各类资源、平台、载体的整合,拓展国内国际视野,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把党委、政府的宏观指导与职业团队、专业公司运作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彰显殷商文化精神的文旅产品、品牌性文艺产品、文化活动等。对殷商文化蕴含的人物、典故、道德礼仪等元素进行深入发掘,以新的表现手法进行演绎表现,深度开发创作具有中原特色、民族内涵、时代风貌的影视歌曲、动漫产品、舞台剧目、大型实景演出,以新业态赋予殷商文化以新生命。探索“文旅+百业”,打造以文化为内核、多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兴特色旅游产品。突出抓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景观。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加快构建有利于殷商文化传承创新的制度体系。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建设领域组织领导体系、政策引导体系、资金扶持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把培养各类文艺人才作为繁荣殷商文化的根本,加强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企业管理、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复合型人才、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作用,补齐文化事业短板,推动文化产业跨界发展融合。
END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