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寻色中国》:在传统色谱中触摸 中华文明的温度

2025-05-19 10:18 阅读量:9k+

华人号:国际在线

  中国传统色,是刻在青瓷釉面的天青色,是故宫宫墙的朱砂红,是敦煌壁画的青金石蓝,也是民间门联的柿红与竹青。它们从《诗经》《山海经》的典籍中走来,在匠人的指尖流转千年,最终凝结成纪录片《寻色中国》的光影诗篇。近日,这部由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团队打造的人文纪录片正式上线,受到广泛关注,带领观众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色彩美学之旅。

  打捞失落的色谱,

  重建东方色彩认知

  “中国传统色绝非静止的符号,而是一部流动的文明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的定义,精准道出色彩背后的文化厚度。这部纪录片用六个主题篇章解构色彩的多元维度,深入剖析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文化内涵。《煌煌国色》展现帝王专属色彩如何演变为民间意象;《神颜莫测》揭示中国人通过色彩与天地沟通的哲学智慧;《她的色号》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探索女性与色彩的深层联结;《我见青山》呈现自然色彩的人文转化;《花花乡野》捕捉民间生活的鲜活色谱;《奇色何寻》则探寻传统色谱中的另类存在。

  “我们不是研究者,而是学习者和传递者。”陈晓卿坦言,拍摄过程如同“读一部永远翻不完的书”。据悉,团队已规划三季内容,未来将深入更多“色彩秘境”:从敦煌壁画的矿物颜料到岭南草木染,从徽州建筑彩画到西南少数民族纹样。

  古人从观察天地运行、日出日落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象中,提炼出青、赤、黄、白、黑为滋生万物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并由此形成“五色观”。但正如郭浩所言:“秦人尚黑,因此许多影视剧将秦朝军队设计为黑衣黑甲,但兵马俑的彩绘和相关史料证明,所谓‘玄甲军队’只是后人想象,秦人军装实际色彩丰富多样。因此解读中华传统色,不应局限于五色框架。”

  为此,《寻色中国》试图打破认知定式。在福建,摄制组记录下匠人用紫胶虫染色——这种《营造法式》中记载的“红色极色”,曾是古代建筑彩画的核心颜料;在甘南,牧民桑杰白天骑马放牧,傍晚以青金石研磨出唐卡的湛蓝,藏袍的洁白与颜料的深邃形成强烈视觉张力。“《寻色中国》希望用影像语言唤醒大众对传统美学的感知,助力中国文化传播。”陈晓卿说。

  纪录片截图

  从历史典籍到人间烟火,

  展现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色彩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标本,而是依然跳动的文化脉搏。在《我见青山》中,团队用动画技术将《诗经》中的“玄”“缥”等抽象色名转化为动态影像;在《花花乡野》里,镜头扫过市井街巷,靛蓝扎染的布匹、柿红门联、竹青茶器,拼凑出民间生活的鲜活色谱。

  传统色的复兴,同样需要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路珂以古建筑为例,阐释色彩的时空维度:“古建筑色彩是‘润物细无声’的存在。”其团队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原了宋代山西高平开化寺建筑色彩,令今人得以窥见《营造法式》记载的“五彩遍装”工艺。

  而在香港街头,77岁的书法家华戈用朱砂红书写招牌的故事,展现了色彩与技艺的共生。他曾为《食神》《一代宗师》题写片名,镜头中他挥毫道:“电影招牌的字体须契合主题——武侠片用刀刻般的北魏体,酒店招牌须透出温润感。”红与黑的经典搭配,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是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郭浩翻阅近400部文献典籍,考据出384种中国传统色。他认为,若仅让传统色停留在教学与研究层面,色彩或将再次消逝。“应用是最好的传承方式,要让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真正实现‘活化’。” 郭浩说。 

  当青金石蓝、鞠尘黄、紫矿红在荧幕上缓缓流淌,观众触摸到的不仅是美学盛宴,更是一个民族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在《寻色中国》的镜头下,每一抹色彩都是文明的切片,承载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思,以及将自然馈赠转化为美学语言的无穷智慧。(刘源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寻色中国》:在传统色谱中触摸 中华文明的温度》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长春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