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09:32 阅读量:4k+
华人号:德国华人热点德国《青年世界报》网站5月20日刊登妮基·乌尔曼题为《再见,全球化》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经济增长放缓、国债利率飙升、在减税的同时削减社会福利,以及为保障国家行动能力而举借新债务——这些都是目前在德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在德国也爆发了关于合理的产业政策的讨论。5月13日,德国宏观经济和经济形势研究所在其年度会议上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我们的繁荣?”
宏观经济和经济形势研究所所长塞巴斯蒂安·杜林表示,单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就将导致德国的经济增长损失约0.75个百分点,但这只是德国必须克服的三个地缘政治挑战之一。第二个挑战是“俄罗斯不再是可靠的贸易伙伴”。第三个挑战是,十年来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成功应对了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制度竞争”。与此同时,中国选择了“战略独立”,在国内市场取代了其他工业化国家,并成为“第三市场上的竞争者”。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国民经济学家达利娅·马林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全球化程度不断降低,国家和企业都必须在“专业化效率”和“经济安全”之间进行权衡。如今,机器人有利于产业流程的“回流”,其生产效率有时要比国外的低成本供应商更高。她表示,如今我们已经可以观察到“垂直整合”现象,即企业再次在自己的控制下运营更长的价值链——尤其是在产品不可或缺的上游产业。
马林继续说,那些不参与资本集中的国家将陷入对其他国家的依赖,遭受“地缘经济胁迫”。因此,马林主张效仿中国模式:明智的产业政策应通过合资企业等形式大力推进技术转让,并把它作为进入德国或欧盟市场的前提条件。同时还应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实现技术效仿。
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亚丝明·法希米认为,马林所说的“中国冲击”不应导致“我们的价值观”被抛弃,“我们必须证明这一体系能更好发挥作用”。他表示,增长本身并不适合作为产业政策的标准。在增强内需时,必须考虑到“政府负担得起的公共服务”和“向气候友好方向转型”,而且也要考虑基础设施、护理和教育等领域。否则,“社会凝聚力”就会丧失。
维也纳劳工协会的尤利娅·埃德认为,德国需要欧盟。她同意马林的观点,即欧盟需要通过“模仿和改进”向中国学习。她表示,如果公共合同和补贴始终与利润分享和价格控制挂钩,那就可以构建起区域价值链。
还需要确定关键产业。路透社5月17日报道称,欧洲投资银行希望在2027年前筹集约700亿欧元(1欧元约合8.12元人民币——本报注),用于打造人工智能和半导体制造的产能。然而,欧洲改革中心的首席国民经济学家桑德尔·托尔杜瓦尔说,尖端技术只能创造“为数不多的优质岗位”。他表示,欧盟的“中端技术产业”更具竞争力和税收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和中国都无法绕开这一领域。在这方面,埃德推荐了铁路工业。她说,该产业虽处于“汽车工业的光环之下”,却因生态创新动力而展现发展潜力。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