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大龙岩文化』的包容气象——《郭启熹拾遗文集》序

2024-04-19 08:00 阅读量:4.4万+

华人号:龙岩文化研究会·岩声

『大龙岩文化』的包容气象——《郭启熹拾遗文集》序

◎刘友洪

郭启熹是龙岩地方史学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长期致力于闽西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名重一方。特别是退休后,老骥伏枥,笔耕不辍,为龙岩文化研究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郭启熹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学者。算是机缘,2015年我在龙岩市新罗区委工作时,与他有了更多的接触,对他的人生经历、学术视野、治学态度有了更深的了解。公务之余,我多次到他家中拜望,谈龙岩文化,谈地理人文,谈现实诉求。每次聊着聊着,我都感受到一种厚重文化的滋养,工作思路的启迪。

郭启熹教授对龙岩文化的研究,始终有一种大格局。站在闽西全局的高度研究龙岩的历史文化脉络,从地域文化个案入手,开掘其源流,归纳其特征,总结其规律,夙兴夜寐,久久为功,取得成果。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是尊重历史、关注现实、展拓未来的务实态度,令人起敬。

闽西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行政区域概念。在闽西这块土地上,有历史上汀州府属的八个客家县——以汀江文明孕育的客家文化属性为标志,又有龙岩州属的三个县——以九龙江文明孕育的兼具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互为融合为表征的龙岩闽南文化属性为标志。这两种地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极深,共同推动了闽西地区的文明进程。

早在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闽西地域始有新罗县,而龙岩辖地则为新罗县之苦草镇。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置汀州,下辖黄连(今宁化)、长汀、新罗三县。天宝元年(742年)新罗县改称龙岩县。唐大历十二年(777年)龙岩由隶汀州改隶漳州。迄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永定县,汀州府辖八县,操客家方言;迄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升格为直隶州,辖龙岩、漳平、宁洋三县,操闽南方言。新中国建立后,闽西地区的行政区划几经调整,龙岩专署驻龙岩,下辖龙岩、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漳平和1960年代划归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

历史以来,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文明和以龙岩州为代表的九龙江文明,都是闽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两种文化分属不同地域,在“流”的层面还存在某些个性差异,但两种文化融合的步伐却从未停滞。两个民系的先祖均从中原迁来,只是迁徙的时期和途径不同;史实表明,龙岩的许多开基祖也是从客家地区发脉出去的。长期以来,龙岩直隶州处于汀州和漳州两种文化的交接地带,龙岩州和汀州之间人员往来密切,迁徙活动频繁,经贸交流活跃。两地的文化都经历了中原文化和原住民文化融合后的重生,都具有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属性,在千百年的创新创造中都形成了“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精神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闽西文化源源不断的深厚滋养。特别是1997年龙岩撤地设市后加快了两种文化融合的进程,激发了建设新龙岩的内生动力,以至于闽西文化又称“大龙岩文化”。

郭启熹教授正是在两种文化加快融合的视阈下,心怀全局,登高一呼,应者景从,从“大龙岩文化”着眼,从文化个性、事象个案、文献考据、疑案解析等入手,深入田野调查,获取口碑实录,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回应闽西文化关切,证明“大龙岩文化”本身所固有的多元性、包容性、传承性,令人信服。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文化个性的差异及其研究,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郭启熹教授常常把这些箴言挂在嘴边,念兹在兹,忠实履行。在郭启熹看来,汀江文明和九龙江文明要互相欣赏、互相长进,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这种合力,在闽西红土地不同历史时期得以彰显,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形成“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闽西老区精神;这种合力,是“大龙岩文化”互相激荡的见证,是推动闽西地区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郭启熹教授是“大龙岩文化”研究的力行者、引路人。子规啼血,清风明月,以一介书生的使命担承完成学术园地的一次又一次超越。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古音与教学》(1986年)、《龙岩方言研究》(1996年)、《龙岩方言词典》(2016年),《〈论语〉评析》(2014年),《闽西教育史谈》(2011年)、《闽西教育史概览》(2015年)、《龙岩地方史研究》(2003年)、《龙岩史海钩沉》(2004年)、《闽西族群发展史》(2008年)等20多部,涉及语言学、古典文献、区域史、华侨史等众多领域。其中,《闽西族群发展史》《闽西教育史谈》更是郭启熹践行“大龙岩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郭启熹教授人生经历丰富,当过中小学教师,曾在龙岩师专任教,最后任闽西职业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并在任上退休。不论在哪个岗位,不论政务多么繁忙,对“大龙岩文化”研究的初心始终不渝。在八十高龄时,他还接任龙岩文化研究会会长的重任。也就在这期间,他多次找到我,深入长谈,使我对新罗区龙岩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识。我被他以及他带领的龙岩文化研究会的这群文化学者的钻研精神所感动,尽最大可能在资金、办公场所、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龙岩文化研究会也不负众望,短短一两年时间,《龙岩方言词典》《龙川史话》《龙岩宗祠大观》等陆续出版,坚持了26年的《龙》杂志获得侨刊CN(Q)刊号,改版为《岩声》。更可喜的是,郭启熹教授非常重视学术的传承发展,首倡龙岩文化研究会成立江山分会、中城分会、东肖分会、雁石分会、白沙分会和龙门分会等,为建设龙岩文化名城又增加了一支生力军;重视年轻文化学者的培养和扶掖,不顾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亲自带领年轻学者开展新罗区古碑刻的调查、挖掘、拓片、注释工作,特别是龙岩洞诗文碑刻收集、编辑及注释,完成了龙岩肇基以来多少代人的愿望……所有这些,都为“大龙岩文化”研究夯实了基础,功莫大焉。郭启熹教授淡漠名利,两袖清风,其君子之风,让人景仰追寻。

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是“大龙岩文化”的鲜明底色,龙岩闽南文化是“大龙岩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应当组织更多的力量,像郭启熹教授一样,锚定“大龙岩文化”这一历史定位,心怀全局,兼顾个性,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治学态度,汲取历史智慧,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郭启熹拾遗文集》刊印之际,写上这些,以表达我对郭启熹教授的缅怀之情和崇高敬意,是为序。

 

节选自《岩声》2024年第一期。

《岩声》,国内统一刊号:CN-35 ( Q )0135,是研究龙岩文化,联系海内外龙岩华人华侨情谊,宣传龙岩历史,讲好龙岩故事,保护、弘扬、传播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期刊。立足龙岩,联谊全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大龙岩文化』的包容气象——《郭启熹拾遗文集》序》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