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让红色文物“活起来”,把革命精神“传下去”

2025-05-18 10:10 阅读量:7k+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

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

让红色文物“活起来”

把革命精神“传下去”

今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带领调研组在榆林调研时,充分肯定了陕西检察工作,并强调:“加强红色文物保护,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把革命文物保护好、把革命精神传承好。”

陕西是一片红色沃土,也是党的检察事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21年,陕西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开启了一场持续4年的红色守护行动。今年1月,该院又部署开展“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专项保护工作(下称“专项保护工作”),巩固深化工作成效。陕西检察干警如何用脚步丈量党中央转战陕北的历史足迹?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体现在履职办案中,书写新时代法治答卷?近日,记者深入陕北高原,探访守护革命旧址的检察故事。

寻访革命旧址

在沟壑纵横处叩问初心

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辗转陕北12县38个村庄的千余公里行程,如今正被陕西检察干警以公益诉讼之笔浓重勾勒。

在陕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办公室的《党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上,密布着从青化砭到吴堡渡口的“红坐标”。“当年党中央转战370天,如今,我们要用‘铁脚板’丈量清楚红色家底!”高洁说。

寻访的“线性”逻辑,体现在对历史细节的极致追溯。今年3月,绥德县检察院开启了“重走转战陕北路”红色之旅。“山峁间的羊肠小道,当年中央机关摸黑走了好几天。如今我们寻访,既是为取证,也是为体悟那份‘存人失地’的战略智慧。”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雷瑞芬告诉记者。

记者翻开雷瑞芬的“寻访手账”:3月10日,黄家沟旧居,“毛主席旧居”石碑,字迹模糊不清;3月11日,吉镇驻地旧址存放杂物;3月13日,田庄旧址一孔窑洞窑顶墙皮脱落……这些问题也全部被写入“绥德检行公建(2025)4号”检察建议书中。

5月7日,站在中共中央临时驻地旧址前,雷瑞芬与文旅部门复查整改时,笔记本上的那些问题已逐一“销号”——“标识牌已更新,窑洞内杂物清理完毕,但保护范围划定还需加快。”

这种“走到、看到、问到”的细致,在靖边县检察院工作中得到更深刻的诠释。今年3月6日,靖边县检察院与县文旅局、史志办成立联合寻访团队,发挥“检察+行政+公众”“人大+政协+检察”机制作用,提前通过调研查询和考证相关资料27份,调取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95件,调取本地区革命旧址基本情况、保护措施等相关资料29份,摸清旧址的等级、权属、保护状况等底数。一周后,这场“寻访风暴”化作一场热气腾腾的座谈会,文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史志办负责人和检察官“头脑风暴”到深夜,共同研究探讨保护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自专项保护工作启动以来,81次寻访形成50处旧址的翔实台账:青化砭战役指挥部旧址的周边环境整治、火石山毛泽东旧居门口道路破损、川口村东渡黄河纪念碑的防护工程……”高洁告诉记者,这样的寻访足迹遍布延安、榆林的12个区县。

保护革命文物

在精准守护中传承红色血脉

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护红色文物是前提。这既是陕西省检察机关开展专项保护工作的初衷,也是抓手。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5月8日,站在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外,米脂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高维成向记者展示已经修复完毕的杨家沟革命旧址的保卫科北侧护坡。

“修复前护坡塌陷宽度达两米,雨水一冲就能看见地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安鹏指着修缮区域介绍。2021年5月,米脂县检察院在开展专项活动中发现,这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存在多重保护危机:保卫科护坡坍塌形成安全隐患、院内建筑垃圾堆积破坏历史风貌、违规摊位侵占文物空间……

经实地勘查、调取档案后,检察机关于同年6月向镇政府、文旅部门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收到检察建议当天我们就开了整改会,连夜联系设计单位编制方案。”米脂县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的修复方案在层报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后,127万元专项资金注入,塌陷处被抢救性修复,裂缝采用传统工艺填补。

一个案子带动一片治理。在米脂县检察院,该院副检察长冯静为记者展示了全县革命文物分布图。米脂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支持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工作的决议》,以杨家沟革命旧址为核心,辐射周边21处红色革命旧址资源,构建起“一地多点”的检察公益诉讼红色革命资源保护体系。

今年5月8日,陕西省米脂县检察院检察官对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保卫科护坡修复情况进行“回头看”。

不仅在米脂,子洲县毛泽东旧居群实施窑洞电线穿管保护并配备灭火装置,佳县战役指挥部旧址完成渗水窑洞加固及标识系统更新……

据了解,2021年以来,陕西省检察机关坚持“一案一策”,精准推进革命旧址保护,在延安、榆林办理专项保护案件26件,系统性守护党中央转战陕北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精神

为检察铁军烙上红色印记

5月9日清晨,在子长市羊马河战役遗址前,从检40年的子长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晓霞对着纪念碑,向年轻干警讲解1947年那场扭转西北战局的经典战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热血,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后人永远铭记这种精神。”

在寻访中体悟光荣历史、在办案中加深革命文化体悟、在体悟中传承红色基因,这样的讲解,已经成为专项保护工作的常规动作。

作为党中央转战陕北的重要一站,子长市103处革命旧址串联起西北革命烽火岁月,每一处旧址都见证着革命年代的智慧与牺牲。

“当年彭老总用‘蘑菇战术’在羊马河吃掉敌人一个整旅,今天我们也要用韧劲协力啃下遗址保护的‘硬骨头’。”在修整一新的羊马河战役遗址现场,子长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白恩龙指着新栽的连翘说。2021年,该院发现遗址保护范围内存在种植农作物问题,随即启动公益诉讼程序。面对土地权属复杂、事关村民生计等难题,办案组协调文旅部门、镇政府和村民达成保护共识,将1900平方米土地划为保护用地,种下3500株苗木,打造检察公益诉讼林。

不仅是子长市,记者注意到,目前陕西省三级检察机关通过专项保护工作将红色资源保护融入履职实践:在办案一线建立临时党小组,将革命旧址寻访列为主题党日必修课;建立“红色资源公益诉讼教育基地”,组织文史专家开展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保护专题讲座,系统培训文物保护标准及修缮技术规范;推动地方政府将革命旧址保护纳入财政保障体系,构建“检察建议+长效修复”治理机制,使承载红色基因的“历史教科书”永葆鲜活生命力。

如今,蜿蜒于党中央转战陕北的壮阔征程间,一条焕发新生的红色脉络正跃动不息——经系统性保护的革命旧址串联成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青石板路上回荡着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红色根脉的生动注解;布展升级的纪念馆内,娓娓道来的讲解词中悄然增添了检察守护红色革命文化的新故事;而贯通城乡的红色研学专线,也为沿线村民带来了增收的新途径……这场由检察机关深度参与的红色资源保护之旅,既让革命薪火在法治守护下世代相传,更使红色沃土孕育出“检察+文旅+富民”的振兴图景。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甘泉县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评价:“陕西省检察机关以法治方式守护精神根脉,创新构建红色资源保护长效机制,为新时代检察工作服务大局提供了鲜活样本。”

“转战陕北留下的不仅是战斗足迹,更是精神路标。我们要将‘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作为政治建设的铸魂工程,让红色文物‘活起来’,把革命精神‘传下去’,在守护精神根脉中彰显新时代检察担当。”陕西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光如是说。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让红色文物“活起来”,把革命精神“传下去”》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安哥拉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